自治区“呼包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按照建设经济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及潜在优势,我市应把未来的发展始终置于全国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顺应“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经济圈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总体趋势,通过五至十五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六大产业基地、中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重要的六大产业基地。坚持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产业基地。
——中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在巩固自治区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呼包银”、“呼包鄂”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区域性的产业集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
——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全国文明城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以及宜人居住的高品位全国文明城市。
第二节 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乡互动和开放带动“四大战略”,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富裕包头、文明包头、生态包头、平安包头”,早日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调整结构,优化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继续
6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与区位、资源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产业结构。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薄弱环节,加快社会发展,加大对农村牧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注重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牧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创新模式,持续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非资源型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摆到重要地位。努力扩大就业,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力争实现“两个突破、五个前列”。即实现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城镇化率突破80%;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在中西部地区保持前列。在巩固自治区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把包头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增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年均增长率生产总值达到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财政收入达到2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三次产业比重
7
调整优化为4:52:44。
——社会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全市总人口达到275万,城镇化率提高到80%以上;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得到进一步好转。
——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期末降低2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到12.2%,基本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2007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水体按功能区划分达到各自环境标准,市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7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和16%以上,分别达到26400元和1000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1%以内。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经过五年的奋斗,实现“六大基地”、“四大格局”、“五大体系”、“六种城市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六大基地:即努力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钢铁基地、铝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电力基地、煤化工基地、稀土基地。四大格局:即工业新型化、农牧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产业格局;中直区直企业、稀土高新区企业、旗县区企业、市属企业协作共进的企业格局;八个旗县区财政收入分别进入自治区前列的财政格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格局。五大体系:即形成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功能完善、可以承载更大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覆盖面广、保障能力强的社会保障体系;机制灵活、人尽其才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体系;创新能力强、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研发应用体系。六种城市竞争力:即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
8
到202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建成全国经济强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第三章 加快产业集聚 实现工业产业升级
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升级”的主题,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走集群化、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建设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六大工业基地,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农畜产品加工、铜业、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和精品纺织六大特色产业。到2010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实现8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在46%左右。其中六大基地实现增加值66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4个投资上百亿元、7个50亿元和103个上亿元项目;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66个投资上亿元项目。 第一节 大力促进产业升级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要求,加快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钢铁、稀土、重型汽车及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在冶金、装备制造、电力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实施10个大型和100个中小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训1000个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骨干的“十百千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抓好包钢钢铁冶炼自动化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等一批项目建设。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9
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引进培育高新技术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稀土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效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发展壮大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以及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机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三、重视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把全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状况。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立足现有资源及产业优势,在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减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促进资源利用转化升级,加快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转向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实现由粗放性开采向有计划保护性开采、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第二节 全力打造六大基地
一、钢铁
推进以包钢、华业特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集群建设,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优化钢铁产品结构,以现有生铁、钢、钢材及其延伸产品为核心,延长铁矿石——钢铁冶炼——钢材(特种钢、不锈钢)——钢制品的钢铁产业链,在扩大板、管、轨、线等普通钢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发展不锈钢、稀土钢等精品钢材,形成独特的多用途系列化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快河西工业区建设,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特色钢铁生产和配套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包钢集团技术改造、华业特钢年产60万吨不锈钢二期、海盛建材冷轧薄板、大安钢铁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力争钢铁产量达到双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