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于医药产业发展而言,显得更为重要。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需要完善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为专利新药创造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以鼓励和引导制药企业不断研制专利新药,加强国际贸易竞争。
二、大力推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产业资源向大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小企业集中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基本特点是行业总体规模不大而企业数量却过多,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状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中度过低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医药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积极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资源跨地区、跨部门的集聚,淘汰一批规模小、管理粗放和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努力提升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促进医药制造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
三、敦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规格 医药制造业是最具代表性的高技术行业之一。国外知名医药制造企业为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都在技术研发领域作了巨额投入。在我国,技术研发是整个产业的薄弱环节,而制约医药制造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则是资金投入不足。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技术研发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方面,国内医药制造业仍然拥有一定优势。此外,从国外经验与教训看,这些年来,在世界制药巨头们的推动下,新药技术研发正在陷入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而投入-产出比不断下降、收益极具不确定的怪圈。我国医药制造业应该避免走向这样一种路径,在敦促制药企业加大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该引导它们及时将各种技术研发投入增量有效转化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的改善,并使之能够迅速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运作。
四、严格制药企业排污标准
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地先后出台了一些针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环保规定,而《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推行,也将使过去持续多年的医药制造企业环保门槛低、市场准入门槛低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五、积极调整和优化医药产品出口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优势集中体现在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上,这些医药产品具有技术含量低、加工度低和附加值低的特点,它们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靠大量的低成本劳动、低价格的资源和环境消耗为代价来维系的。展望未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对应有制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伴随这个发展过程,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第六章 塑料制品业
6.1 塑料制品业的发展历史
塑料制品业是指以合成树脂(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采用挤塑、注塑、吹塑、压延、层压等工艺加工成型的各种制品的生产;以及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再生产塑料制品的活动。 塑料制品行业是我国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塑料薄膜、板片型材、塑料管材、泡沫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制品等子行业。
表6.1 1995-2009年塑料制品业部分经济指标
16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额 利润 企业单位数(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1127.65 1337.93 1442.47 1497.83 1623.41 1899.7 2136.6 2487.92 3063.83 4994.19 5067.89 6381.01 8120.41 9897.17 10969.42 就业人数(万人) 75 69 52 73 67 61 56 59 140.91 152.2 183.28 201.41 224.05 255.42 259.81 1046.67 1165.2 1278.49 1345 1519.84 1799.73 2040.59 2371.52 2954.96 5118.38 4944.73 6226.06 7895.38 9623.96 10602.18 115.87 130.53 138.82 144.34 154.97 176.7 212.53 247.53 130.94 218.99 215.79 297.05 402.39 511.76 605.94 19255 19432 17831 6016 6047 6230 6884 7665 8382 9473 12041 13504 15376 19484 1989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6.2塑料制品业现状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国内塑料制品业年均发展速度超过10%,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894家,比去年增加了410家;利润额605.94亿元,比2008年增长18.4%;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9.42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0.8%,约占轻工行业总产值的10%,越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9%,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塑料制品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塑料制品产量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2006年我国塑料工业克服了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盲目引进造成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等不利因素,规模以上企业的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的增长均超过了20%。
第二、我国塑料工业产业聚集趋势明显,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产业结构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调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塑料行业有6万多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2000年到2005年年均增长13.5%,2006年达到12860家,比2006年增
17
长9.7%.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8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有15家,超过30亿元的企业有6家。
三、我国塑料制品业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广东省以塑料管及附件、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及其他塑料制品为主;浙江省以塑料薄膜、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为主;江苏省以泡沫塑料为主;山东省以农膜、塑料编织品为主;辽宁省以塑料型材为主,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四、塑料机械产能居世界首位,但仍未摆脱廉价困境,塑料模具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副总工程师许政仓介绍,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机械进口国和重要的出口国。我国塑料机械已形成2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近一半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塑料机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区域性、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出口年均增长40%,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到了一半以上,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6.3塑料制品业存在的问题
一、原料价格高位运行,部分企业运营困难。2004年以来,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原料仍高位运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利润急剧下滑,难以维持运营。
二、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格局仍未根本改观。我国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广东占22%,浙江占19%,江苏占11%,三省合计占52%,2006年三省的塑料制品产量合计占全国的56.8%。
三、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缺乏自律,为了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塑料机械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型机、尤其是注塑机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要,同时还有大量出口。但是大型、先进的塑料机械仍然依赖进口,一些塑料加工企业长期承受着还贷偿息的巨大压力,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专家指出,政府应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同时相关企业应加大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提高塑料机械制造水平。
五、部分塑料制品标准亟待修订。我国目前在用的一些塑料制品标准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制订的,很多要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亟需修订。
6.4塑料制品业出路
一、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创新,形成自己的优势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指引下,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一方面要优化产品设计、节约用材。在塑料加工机械方面,通过配置节能降耗装置、关键部件优化设计、降低物料温度等措施达到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国产塑料机械企业加大节能降耗产品的开发。
三、加强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预计2010年我国塑料回收量将超过1000万吨,回收率约为25%,2015年将达到30%,塑料再生行业前景广阔,并将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降解塑料的研发力度,尽早将其工业化。
四、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促进全行业均衡发展。
18
第七章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发展历史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指以非金属矿物和岩石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过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备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现代新材料,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种,如功能填料和颜料、摩擦材料、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电功能材料、吸附催化材料、环保材料、胶凝与流变材料、聚合物/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而非金属矿物制品则是以这些非金属矿物材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的产品。例如我们常见的建筑材料、玻璃、人造金刚石、磨料磨具、石棉制品等。
我国非金属矿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才形成产业,近二十年得到较快的开发应用。改革开放以来,非金属矿产的利用和保护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工利用技术不断在借鉴中创新。在许多矿种的国际贸易中具有支配地位,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创汇额不断提高。
表7.1 1995-2009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分经济指标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额 利润 企业单位数(个) 2774.39 3053.2 3239.8 2866.14 3045.14 3364.17 3671.1 4226.62 5314.38 9496.00 8846.49 11346.84 14987.46 20345.47 24081.17 450.67 405.08 400.61 339.26 369.03 417.97 447.92 491.14 290.31 622.63 420.35 602.33 1037.19 1480.55 1856.59 61278 61887 58662 14496 14366 14540 14707 15305 16245 17980 20111 21936 24278 30524 32544 工业总产值(亿元) 3018.36 3559.69 3827.53 3204.48 3394.64 3692.85 4026.02 4557.04 5653.25 5253.29 9195.24 11721.52 15559.44 20943.45 24843.9 就业人数(万人) 407 407 387 284 263 240 219 207 396.22 407.19 418.18 426.39 448.41 498.73 508.9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
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现状
一、我国非金属矿资源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非金属矿产齐全,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种我国几乎都有,其中,有些资源占有特殊位置,有些资源得天独厚。目前我国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9种,产地500余处,其中居世界首位的矿种有石膏、石灰石、重晶石、石墨、滑石、菱镁矿、膨润土;居世界第二位的矿种有叶腊石、硅灰石、萤石、芒硝;居世界第三位的有石棉、珍珠岩、沸石、硼石。其它如高岭土、铝矾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硅藻土、兰晶石、伊利石、天青石的储量也很大。花岗石、大理石的资源十分丰富,质地优良,花色美观,其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泛。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大部分矿种是贫矿,质量好的矿种较少,采选困难;大型矿床偏少,中小型矿产偏多;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少,分布也不均衡。
二、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形成工业生产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4843.9亿,比上年增长18.6%;生产企业32544家,比上年增长6.6%;全年实现销售额24081.17亿元,销售利润1856.59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18.4%和25.4%;行业资产总计达20822.55亿元。
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非金属矿物生产国之一,但是由于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工作起步晚、基础差、装备落后,以及大多数企业小而分散等原因,使得我国的非金属矿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及企业自身开发产品能力差,产品加工深度与利用的广度不够。上、中、下游矿产品严重失衡,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因此,不能形成系列化产品的结构是我国非金属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引起市场需求不能有效满足,资源价值不能充分体现。表现在:a.产品品种少,价格单一,大大制约了非金属矿产品应用的广度,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盈利能力。b.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落后,大大制约了非金属矿产品利用的深度。虽然我国许多非金属矿出口量占世界前列,但主要以原料生产或粗加工产品生产为主。
二、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企业的自立创新能力差。当发达国家矿山从集约式经营迈向信息化矿山的时候,我国的非金属矿采选业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地步,和先进国家相比在系列化、标准化方面有明显差距,在性能上与国外同类型设备也有明显差距。
三、基础工作薄弱,装备和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基础工作包括地堪工作基础、科技工作基础。地堪工作程度不够,体现在50%的国有非金属矿山、90%的其他矿山资源状况不详。由于资源不清,不少矿山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科技工作薄弱,表现在采矿、选矿方式原始落后。
四、应用基础的研究,远远跟不上非金属矿物业发展的步伐。非金属矿物应用基础的研究,重点是对矿石矿物物质组成、物化特性,表面界面性质、工艺特性、产品取向的研究,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制造业历史、现状、问题和出路[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