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制造业历史、现状、问题和出路[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6万多家,从业人数达2525.3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6%。从1995年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1.59万亿元提高到近11.46万亿元,增长621%。据2009年统计显示,销售收入提高到112167亿元,年均增长11.2%;利润为7301.4亿元,年均增长24.1%。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8.6%的速度增长,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5.4%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12个产业均得到发展,食品工业仍占绝对优势。从1995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个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818%、食品制造826%、饮料545%、烟草391%、纺织业399%、服装610%、皮革559%、木材1327%、家具1418%、造纸715%、印刷材料711%、橡胶669%。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1995年至2009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工业,略高于农业,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04∶1。2009年农业总产值为60361.0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为114607.9亿元,比例为1.90:1。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7.49%下降到2009年的20.9%。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四、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1998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57170个增加到136160个,每个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由1998年的0.32亿元增长到0.43亿元,年均增长1.66%。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如北京燕京啤酒、深圳农产品、温氏集团、内蒙伊利、鄂尔多斯、上海大江、吉林德大、江苏如意、四川希望和云南玉溪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

六、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

6

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

2.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率低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中国为1.9倍。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282个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西部地区少,沿海省区多,如西藏3个、青海6个、宁夏8个,而沿海省份山东44个、浙江30个。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农产品原料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为数不多,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3.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缓慢

统计数据表明,1995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由15925.93亿元增长到114607.9亿元,增长了619.63%,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从业人员从1838万人增长到2525.3万人,仅增长37.39%。

4.加工企业效益低

1998-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63%,同期工业企业为2.03%;200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67%,同期工业企业为6.04%。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2.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一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 (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而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

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率只有35%左右。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

7

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它产业不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农产品加工业税负重

1998年至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税率从8.10%下降到6.49%,但同期工业企业销售税率从6.33%下降到4.72%,加工业比工业企业平均税负高出近2个百分点。

2.4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些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政策措施。但是优惠政策并非都能真正落实到位,贷款难、税负重,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

二、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三、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四、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五、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8

第三章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3.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历史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指办公、学习等使用的各种文具及体育用品的制造。我国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建国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后更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随着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事业、体育经济成为本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焦点,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表3.1 1995-2009年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部分经济指标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额 利润 企业单位数(个) 350.67 381.9 432.96 504.44 519.11 588.09 644.25 733.65 917.27 1379.27 1437.53 1707.7 2029.44 2414.04 2570.31 44.17 44.03 48.09 54.4 54.23 57.9 67.63 75.68 36.45 47.48 52.47 68.88 73.32 78.20 116.07 5564 5204 4921 1785 1870 1879 2024 2327 2516 2761 3378 3633 4087 4797 4752 工业总产值(亿元) 371.06 431.24 490.22 552.47 555.74 617.94 680.72 782.08 965.9 1428.45 1482.5 1759.01 2098.79 2498.39 2630.16 就业人数(万人) 39 37 35 30 29 28 26 29 87.14 93.79 109.8 114.38 119.32 132.72 122.3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文教体育用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752家,累计资产总计约1651.30亿元,同比增长约7.74%,累计产品销售收入约2252.48亿元,同比增长约6.87%,累计利润总额约76.8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内,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行业总产值将以每年10%

9

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产值所占的比例将逐步增长到占总产值一半的水平,单项产品出口创千万美元的产品也会逐步增加。

一、出口创汇连年增加,对外贸易实现了净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教体育用品生产基地,目前全球2/ 3以上的文教体育用品产于中国。据海关统计,近几年文教体育用品出口创汇基本呈稳定并略有增长的状态。我国文教体育用品业1992 年出1317 亿美元;1997 年则达38106 亿美元;1998年体育用品出口并没有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受到明显的影响,该年创汇超过1 亿美元的产品有帐篷、健身及康复器材、溜冰鞋和旱冰鞋、钓鱼杆等,创汇额达45198 亿美元;2000 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再创辉煌,出口额达到70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加入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北京成功获得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等诸多有利因素的促动下,中国的体育消费水平、中国体育用品的市场竞争和社会购买力都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将投资1 800 亿元人民币进行奥运基础设施建设,这必将拉动消费需求上升。虽然我国体育用品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很多种类的产品,但同出口相比数额要小得多,对外贸易开始出现净增长。

二、文体体育用品制造业投资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体体育用品制造业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打破了传统的“国企”垄断的经营局面,吸纳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涌现了大批的个体企业及其他形式的公司,投资形式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投资变成社会多元化投资形式。

3.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问题

一、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缺少知名品牌

中国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但总的来说,规模小的企业偏多,营业收入低,集团优势差。文教体育用品知名度差,没有竞争力,而且,品牌大多集中于体育用品方面。即使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李宁”、“361”、“安踏”等国内知名品牌,与国外的“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相比远远不及。再加上假冒产品充斥着市场,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品牌建设形势严峻。

二、东西差距越来越大,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起步早,加上地利、人和,在以前差距的基础上,“马太效应”显现出来,东部发展越来越快,集团优势显著,融资能力强,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企业规模,中西部都只能望其项背。

三、文教体育用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近几年我国文教体育用品出口总量虽逐年增长,但大多企业属于粗放经营,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少,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迟缓。

3.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出路

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提高对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视和投入,努力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摆脱过去只是单纯模仿的代工生产方式。形成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采用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手段,将企业的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提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制造业历史、现状、问题和出路[1](2)在线全文阅读。

制造业历史、现状、问题和出路[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64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