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2.在铁路沿线设臵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考点2:流域的开发
以长江流域为例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自然环境:从地貌、气候、水文、流域特征等方面分析。
地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气候: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文:径流量居全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流域::流域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
自然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概况。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
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 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地区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水能资源开发 农业基地建设、重工业和有色金属基地建设 地势悬殊,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 防治地质灾害 地形复杂,坡度大,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植被 搞好生态建设 严禁围湖开垦,退耕还湖,搞好分洪蓄洪工程 开发重点 原因 整治重点 原因 整治措施 平原面积广,防治洪涝 自然原因:降水量大、洪水土地肥沃,气来量大;地势低平,不易排候温暖湿润,水。 雨热同期;有人为原因:砍伐森林,导致色金属丰富,水土流失;围湖造田。 水能丰富 长江下游 发展集约化商品化农业,发展耗能少、原材料消耗少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工农业基础水体和大雄厚,科技水气污染 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增长过快,粗放经营,调整产业资源供需失调 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2010年江苏卷)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2分)
表1 流域 珠江流域 淮河流域 流域面积 多年平均降 径流总量 水库库容与径流水资源利用 ※※(万平方千米) 水量(毫米) (亿立方米) 量的比值(﹪) 率(﹪) 45 27 1470 920 3338 622 12,3 63,3 18,5 59,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 。(2分)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 。(4分)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 。(2分)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 倍(取整数)。(2分)
(1) 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 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高 (3) 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 13
考点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 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存在的问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治理或保护措施。
(2010年江苏卷)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l4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15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米) 10000 5000 东经 80° 沿北纬36°附近 青藏高原 90° 东 黄土高原 100° 110°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6分)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 (4分)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 、▲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 。(4分)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2008年江苏卷)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3.A 4.D
考点4: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的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实例: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教版) (鲁教版)
以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为例(人教版)
考点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中的问题。
◆解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中的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实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09年江苏卷)27.图14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4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3分)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原因是 。(4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建议 。(2分)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2分) 【答案】:(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点1:遥感(RS)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应用于资源普查与评估、灾害监测与预警、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考点2: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定位、导航
(2008年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
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7题。
① 小路 300 等高线 7.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B
考点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图5
(2010年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臵示意图。回答12题。 1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考点4:数字地球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数字地球的含义
“数字地球”是指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
无考题
《海洋地理》考点解读
一、海洋和海岸带
考点1:海底地形。 ◆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海陆划分:水半球、陆半球 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 大陆架概念 ? 大陆坡概念
? 洋盆形状及地形特点 ? 海沟特点及分布
? 大洋中脊(海岭)分布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