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
可能出现的是w.w.w.k.s.5.u.c.o.m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13.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010江苏高考题)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l5~l6题。
3.5 3.0 2.5 2.0 1.5 1.0 0.5 0 -0.5 迁移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80 90 年代 年代 甲城市圈 60 年代 70 80 年代 年代 乙城市圈 90 年代 90 年代 丙城市圈 图 9
15.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考点2:人口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2008江苏高考题)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23~24题。
(双选)23.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双选)2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考点3: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无考题
考点4: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原因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发展变化
(2010江苏高考题)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3~l4题。
面 积 比 例(%) 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距市中心距离(千米) 图8 考点5:城市服务功能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2009江苏高考题)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 .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18.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 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2009江苏高考题)28.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4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考点6: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010江苏高考题)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l5~l6题。
3.5 3.0 2.5 2.0 1.5 1.0 0.5 0 -0.5 迁移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80 90 年代 年代 甲城市圈 60 年代 70 80 年代 年代 乙城市圈 90 年代 90 年代 丙城市圈
图 9
1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说明城市化的含义,讲清城市化的表现和标志
◆利用案例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同时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行比较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2008江苏高考题)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1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2009江苏高考题)《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13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25~26题。
(双选)25.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双选)26.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考点7: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城市的影响
◆收集城市景观图片,帮助学生从地域文化影响的角度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 无试题
三、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点1: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区分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 ◆学会评价某地农业区位条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重要农业区的比较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009江苏高考题)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