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008江苏省高考)13.《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09江苏省高考)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 B.b C.c D.d
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2008江苏省高考)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双选)2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双选)26.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2010江苏高考题)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70° 震 中 大板块边界 海地地震震中 甲区 乙区 30° 安 美 第 斯 山 脉 40° 太 平 洋 板 块 智利地震震中 洲 板 块 50° 南 极 洲 板 块 3 3 图图
6.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2010江苏高考题)图1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l7~l8题。
销售 ⑤ 加工 ① 秸秆 作物种植 ② 畜禽养殖 饲料残渣沼气池 冰雪融水 粪便 农业技术研发 ③ 沼气 沼渣 ④
图10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考点2: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分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与动态分析 ◆学会读图分析评价某地工业区位条件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我国目前工业发展区位及变化
(2008江苏高考题)图12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23~24题。
(双选)23.图12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A.集聚现象 B.分散现象 C.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转移现象(双选)2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A. 增大就业压力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促进技术创新 D.改变能源政策
(2010江苏高考题)29.图l6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17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14分)
9% 10% 曼乙烯生产 3%委内瑞拉 其他 阿40 4% 也门 原油加工 35 俄 伊 其他 印原油生产 7% 度伊 12% 罗 朗30 10% 13% 25 尼 朗 斯 42% 阿 20 4% 苏丹 西 沙 15 4% 赤道几内亚 曼29% 亚特12% 阿19% 10 刚 果 马来西亚 拉 4% 5 伯内圈为1990年 安哥拉 0
华中华东 华南 西南 西北 18% 外圈为2006年 东北 华北
图 图图16 16 图17 17
(1)图l6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
依次是 ▲ 、 ▲ 和 ▲ 。 (3分)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国外方面: ▲ 。 国内方面: ▲ 。
(3)读图l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 ▲ 。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 是▲ 。(3分)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 和▲ 。(4分)
考点3: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面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的对策 ◆面对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的对策
(2010江苏高考题)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l4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15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米) 沿北纬36°附近 东 10000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5000
90° 100° 110° 东经 80°
沿北纬30°附近 (米) 青藏高原 江金东 10000 沙四川盆地 5000
94° 102° 110° 东经
图 15
图 14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6分)
考点4: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如何合理运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中国的铁路运输线与我国行政区划 无试题
考点5: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集镇发展的影响 (2009江苏高考题)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