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0年江苏高考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图1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06江苏)31.图14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 大的主要原因(4分)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 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B地区 C地区 31.答案要点:(17分) (1)、小 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B地区 江淮地区 水稻种植业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水旱灾害频繁 C地区 三江平原 商品谷物农业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热量不足

(2008年江苏卷)3.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臵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 不同点 ▲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 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 (1) 气候 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 的主要原因 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⑤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010年江苏卷)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

降水量 (mm) 60° 250 60°

200 30° 30° 10℃

22℃ 150 甲 丁 丙 0° 乙 0° 100 22℃ 50 30° 30° 10℃

0 1 2 3 4 5 6 7 8 60° 60°

图 5 图4 7.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气温 (℃) 35 30 25 20 15 10 5 0 9 10 11 12 (月)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8.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季风环流

a.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

b.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异同 c.季风环流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考点5:天气系统

◆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007江苏高考)图8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A. a地的气压比b 地低 B. 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 d地的风力比e 地小 D. 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22. 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 a B. e C. d D. c

21一22题:地面气压分布状况CD AD

(2006江苏)图13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臵变化示意图’。读圈回答29-30题。

29.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30.关于锋面雨带位臵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有

A.南带位子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2008江苏高考)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臵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臵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夏季风 冬季风 9月南退 8月 7月 6月 5月 3月下旬北进 10月初 冬季风 夏季风 图 7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2010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臵示意图。回答ll题。

11.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考点6: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010江苏卷)

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2分)

表1 流域 珠江流域 淮河流域 流域面积 多年平均降 径流总量 水库库容与径流水资源利用 ※※(万平方千米) 水量(毫米) (亿立方米) 量的比值(﹪) 率(﹪) 45 27 1470 920 3338 622 12,3 63,3 18,5 59,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 。(2分)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 。(4分)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 。(2分)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 倍(取整数)。(2分) 参考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高(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5)1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07江苏高考)33.图15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中丁 甲 丙 丁过程属于 ▲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 。(5分)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 和 ▲ 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4分)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 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 、 ▲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3分)

(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5分)

33.答案要点:( 17分) (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4)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考点7:洋流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07江苏高考)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7-9题。

7.a 位于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9. 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7-9题: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A D A (2009江苏高考)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臵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1: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水圈 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 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2)在线全文阅读。

2011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04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