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关系以公众利益为原则,而广告则以“引人注目”为原则。 (√) 12、艾维·李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
13、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关公司。 (×) 14、中国大酒店是广州最早设立公关机构的组织。(×)
15、我国国营企业设置公共关系部的先例,是广州白云制药厂。 (√)
16、1942年,美国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网全国广播公司成立,开创了广播电台的新时代。(×) 17、书籍是我国发展最快、影响最大、普及最广的传播媒介。(×) 18、广播的实际普及率最高。(√)
19、自我期望形象即社会组织自己所希望具有的形象,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20、 组织形象的内容是单一的,不是全面的,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 1. 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 2. 长期的公关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 (×) 3. 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 (√) 4. 组织广告以正面宣传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 (√) 5. 记忆度是对广告有印象的人数与接触广告媒体的人数之比。(×) 6.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
7. 设计公关计划时,公关人员都要明确地选择公众,针对公众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来选择传播媒介。 (√)
8. 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并且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
9. 公关广告所使用的语言和商品广告有差异,不要使用叫买、兜售式的夸张语言,要尽量使用中性词汇。(√)
10. 组织传播的主要方法包括主办内部刊物、制作视听材料和写作宣传材料等内容。(√) 11. 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
12. 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
13. 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14. 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15. 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原有的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
36
的社会里,这是比较容易的。(×)
16. 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电话、个人信函等方式交流,不属于人际传播。(×) 17. 人际传播包含反馈,而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是单向的。(×)
18. 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语言、副语言、表情和目光等五项。(×) 19. 有的传播学者将传播活动分成两大类,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把组织传播看成是人际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
20. 公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但它可以运用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21. 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
2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独香不怕巷子深”。 (×) 23. 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
24. 1999年6月初,在比利时发生的可口可乐中毒事件,既是公关危机,又是危机公关。(√) 25. 一些会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该请的人没请来,不该请的人都来了。(√) 26.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是组织的所有公众。(√)
27. 企业的赞助活动计划应该包括:赞助的目标、对象、形式、传播方式、具体实施方案等。(√)
28. 开放组织活动就是以事实说服公众的,它比任何其他的宣传手段都更具有说服力。 (√) 29. 展览会是一种集多种传播媒介于一身的宣传形式。(√)
30. 贸易展览会,展出的是一些实物商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商品展览会与订货融为一体。(×) 1、公共关系概念首出现是1905年,(×) 2、公共关系工作能够够指导广告,(√) 3、公共关系古已有之(×),
4、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第一篇公共关系职业统计报告。(×)
6、现代第一木公共关系著作,(×)
7、卡尔·博雅的公关信条是“投公众所好”。(×)
8、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70年代开始的,北京市成立公共关系协会,成为全国第一家省市级的公共关系团体,(×)
37
9、1986年12月,北京市成立公共关系协会,成为全国第一家省市级的公共关系团体。(×) 10、1961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拟定了《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行为准则》。(√)
11、按照发展过程分,公众可分为非公众——行动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 12、着重对“专业项目进行分析和操作谓应急公关,这在英国最为盛行。(×)
13、将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以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状态为标准。(√) 1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15、1989——1992年是中国公共关系的迅速发展时期。(×) 1、公共关系即社会关系。(×)
2、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古已有之。(√)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5、酒香不怕巷子深。(√)
6、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8、公共关系的最母目标是塑造组织的整体形象。(√) 9、公共关系状态具有可变性。(√)
10、公共关系沟通有两个层次,一是信息层次的沟通,二是观念层次的沟通。 (×) 11、公共关系以公众利益为原则,而广告则以“引人注目”为原则。 (√) 1: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 2:书籍是我国发展最快、影响最大、普及最广的传播媒介。(× )
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
4:组织形象没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5:卡尔?博雅的公关信条是“投公众所好”。( ×) 6:我国古代就有原始公共关系观念与活动。(√) 7: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 )
8:自我期望形象即社会组织自己所希望具有的形象,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
38
9:杂志发行范围广,读者稳定,深入社会。(×) 10:现代第一木公共关系著作出版于1923年。( √)
11:宣传是一种单向的心理诱导、行为影响和舆论控制方式。(√)
12: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理论和公共关系实务共同陶成了公共关系学的体系。(√) 13:整个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应当是理念识别的动态延伸。 (√) 14:社会流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活动。(√)
15:在为他人介绍时,要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即先把职位高的人介绍给职位低的人。(×)
16: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酒香不怕巷子深”。( ×) 17:1989——1992年是中国公共关系的迅速发展时期。(× ) 18: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70年代开始的。(× )
19:1961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拟定了《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行为准则》。(√) 20:组织形象的内容是单一的,不是全面的,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
1:1986年12月,北京市成立公共关系协会,成为全国第一家省市级的公共关系团体。(× ) 2:按照发展过程分,公众可分为非公众一行动公众潜在公众一知晓公众。(×) 3:杂志发行范围广,读者稳定,深入社会。(×) 4: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 )
5:整个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应当是理念识别的动态延伸。 (√)
6:自我期望形象即社会组织自己所希望具有的形象,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 7:政府公众对象主要是指政府官员。(×)
8: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 9:1989——1992年是中国公共关系的迅速发展时期。(× ) 10:大众传播体现了公共关系实务的特征。(×) 11:公共关系概念首出现是1905年。(× ) 12:公共关系古已有之.( ×)
13:着重对“专业项目进行分析和操作谓应急公关,这在英国最为盛行。(×) 14: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
15:1937年,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第一篇公共关系职业统计报告(× ) 16:宣传是一种单向的心理诱导、行为影响和舆论控制方式。(√)
39
17:广播的实际普及率最高。( √)
18: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70年代开始的。(× ) 19:书籍是我国发展最快、影响最大、普及最广的传播媒介。(× ) 20: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