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1. 自动聚焦
通常家用DV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当摄像机处于自动聚焦状态下,不需进行任何调整,摄像机的自动聚焦电路便可以把聚焦调整到最佳状态。
提示:运用自动聚焦时镜头拍摄中尽量不变焦点,移动时注意保持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不要与预先确定的距离相差太大。拍摄时应避免前后景光线强度的剧烈变化,如果焦点在前景,后景突然变得很亮时,机器自己会在瞬间来回找一找焦点,看起来就是焦点的抖动。
2. 手动聚焦的场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判断,此时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摄 像 条 件 被摄主体前有移动物体 调 整 理 由 调整功能无法工作 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 拍摄现场光线严重不足(如晚上拍烟花) 被摄对象反差太弱 被摄对象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有太亮的目标物 被摄对象无垂直轮廓(如白墙) 不能同时聚焦于两个物体 不能同时聚焦于两个物体 调整需要时间 无法工作 拍摄对象前后排列 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 透过模糊、肮脏的玻璃拍摄 拍摄快速运动物体 拍摄在栏栅、网等前景后的主体(如笼中的动物) 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 3. 手动聚焦方法(‘标清’拍摄时使用)
一般应根据镜头设计的具体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聚集方法:
16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1)当拍摄无穷远的景物时,可将调焦杆推至
(2)当拍摄特写时,将变焦距镜头推到长焦位置(T)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小,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
(3)若要获得最大景深,可以用超焦距对焦,即对位于镜头超焦距位置的实物对焦点,这时可获得从无限远至1/2超焦距的最大景深范围,主体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自然是清晰的。这就是具体的超焦距聚焦法(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景深的近界限至镜头的距离)。
(4)若微距对焦,需同时使用微距调节杆和调焦环进行对焦,才能对实焦点。
(5)若要拍摄运动物体,可以用跟焦点的方法聚焦:首先对准落幅画面聚实焦点,在聚集环上做一标记。然后对准起幅聚焦,记作第一焦点位置。拍摄时,由摄像助手根据摄像技巧的速度和主体移动的速度,均匀将调焦环由第一焦点转到第二焦点处。保证镜头拍摄全过程画面清晰。 第五节
实验拍摄的操作步骤
1. 拍摄前的准备 (1) 安装电池 (2) 接通电源
△ 将POWER开关置于ON 这时电源给机器供电——视频图像输至寻像器——录像部分的显示接通 △ 用VTR开关选择摄像机的运行方式。SAVE方式或STBY方式
(3) 装、卸磁带
○ 使用标明有Mini DV的录像带;○ 录像带应垂直插入带槽。
2. 拍摄前的设置
(1)
一般情况下的开关位置:
A. 将VTR开关拨到STBY位置。 B. AUTO IRIS开关设置为 NORMAL。 C. GAIN开关设置为L(L位置为0dB)。 D. OUTPUT开关设置为 CAM\AUTO KNEE OFF。 E. WHT BAL(自动白平衡)开关设置为 A或B。 (2) (3)
1 2 3 将镜头的光圈方式开关设置为A(自动光圈一端)。 选择合适的色温转换滤光片(或称滤色片):
滤 色 片 3200K 5600K 5600K+ND 适 合 的 场 合 室内、室外的暗处;灯光时 室外(阴天或多云) 室外(晴天或少云)
17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4)
用SHUTTER拨盘将快门速度设置为OFF。
3. 拍摄前的调整
(1)
a. b. c.
寻像器调整
调整寻像器的位置(左右)和角度(高低)。
屈光度调整——旋转目镜聚焦环,使寻像器屏幕图像清晰可见。
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当周围亮度发生变化时,可用BRIGHT和CONT调节或调节寻像器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但以固定为好。
(2)
a.
白平衡调整
自动白平衡(FAW)
FAW功能随照明情况的变化自动调整白平衡值。当你没有时间调整白平衡或摄像机频繁在不同照明条件的地方被移近移出时,这种方式是非常方便的。 注意:
● FAW(自动白平衡)不能对超出FAW调整范围的拍摄物提供最佳的白平衡。 ● FAW(全时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程度不及手动白平衡。
● 在选用了FAW方式的情况下打开电源时,需要花10秒钟进行FAW调整,在此期间不要拍摄。
b.
手动白平衡
当白平衡已完全调好时,显示“AUTO WHITE A,B OK”。 错误信息 ■ NG:OBJECT (被摄物不良)
当在被摄物上没有足够的白色或色温不合适时显示。 更换色温转换滤光片或白色物体,重新调整白平衡。 ■ ERROR:LOW LIGHT(光量不足)
当光线弱时显示。增强照明度重新调整日平衡。 ■ ERROR:OVER LIGHT(光量过剩)
当光线过亮时显示。降低照明度,然后重新调整白平衡。
4. 拍摄 第六节
电视制作的基本方式
电视制作的三种基本方式:ENG、EFP、ESP。
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特点是: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前期可以打乱拍摄顺序,后期能精雕细琢。记者常用方式,与电影拍摄相似。轻便灵活、快速多变。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特点是:多机拍摄、同时(即时)编辑。一般指三台及三台以上的摄像
机同时工作。由于它工作的特性是:事件的开始即节目的开始,事件的结束即节目的结束(事件与节目同步)。因此可以大大的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降低拍摄及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但是也增大了制作的难度。
18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EFP制作可分为可彩排与不可彩排两种。可彩排时应尽量安排彩排,可增强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可彩排时,也要做好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EFP现场主要以导播、摄像师为主,灯光师、化妆师、音响师、美工等协调任务的完成。 导播——不同于导演,他的职责是: ① 预先了解内容、推测事件的发展; ② 熟悉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熟悉画面语言的表达方法,熟悉观众的观看心理。 ③ 善于同其他工作人员(灯光、化妆、音响、美工)密切配合。 ④ 临场不惧、遇事不慌,遇错能迅速纠正。 摄像师——摄像师的职责是: ① 注意现场细节,协助导播迅速捕捉突发事件。 ② 推拉摇移基本功熟练,聚焦动作娴熟。 EFP的局限是: ① 摄像机机动性能差,只能在指定位置移动,否则容易‘穿邦’; ② 完成后无法修改,因此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得非常扎实; ③ 导播视野受制约,要学会与摄像师密切配合; ④ 参与的人员较多,各方协调很重要。 ESP——演播室制作。演播室制作可以集前两者的长处,特别是灯光、音响、布景有保证。它的拍摄完全不受时间、光线、音
响效果的影响。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电视后期制作能力强的优势,譬如特技制作,高质量地完成电视制作的任务。但是EFP的局限性在他这里也同样存在。 第七节
常用电视摄像机的应用与基本操作
a) 数字摄像机的基本应用与操作 b) c) d) e) f)
模拟摄像机的基本应用与操作 光学镜头的特性与运用 镜头的光学特性 定焦距镜头 变焦距镜头
第八节
1.
初学者摄像要领
一切:镜头要切断(要有镜头意识)
切断就确定了一个镜头的时间长短。换句话说,无论拍摄多长时间,只要当中没切断,那么也就只拍了一个镜头。请记住
19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适时切断镜头,然后确定新的拍摄对象,换接后面镜头。每个镜头该多长时间,要根据拍摄内容而定。
2.
三换:换对象,换角度,换景别
在拍摄时应考虑镜头的切换。前后相邻的两个镜头最好不拍同一对象。要充分选择多个角度拍摄,如正面、侧面、斜侧面甚至于背面等各种角度拍,画面才好看。景别要不断变化,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各种景别应交替出现,而且相邻镜头的景别要有明显的差异。假如“三不换”拍摄,镜头就会“跳”。
3.
五要求:稳、平、实、准、匀
持稳摄像机,尽量不要晃动。画面要平,景物(尤其是建筑物)横平竖直,不能倾斜。应在焦点对实后拍摄,最好采用手动聚焦。景别构图要准,人物位置一般放在画面中部而又不是正中心,不应“顶天立地”,也不能重心下垂,更不可“面壁”。多拍固定镜头,如果运用运动镜头拍摄,开头和末尾部分(起幅和落幅)应当固定不动,运动部分(拉、推或摇)的速度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时动时停。 第九节
1.
初学者摄像基本技巧 摄像机持机要领
摄像机一般架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有时外出作新闻采访等机动性拍摄时,也可以用肩扛等方式持机。肩扛持机拍摄时,要注意手、眼、身、气、步五个方面动作的配合。
一、手:摄像机扛在右肩上,右手握住镜头的变焦控制器,左手握住镜头的调焦环,右脸颊贴住摄像机机身。对于有自动调焦控制器的家用摄像机,左手不用调整焦距,可以帮助把稳机器,或者握住右手腕,以利稳定机器。
二、眼:摄像的用眼与拍照不尽相同。拍照一般是右眼取景,左眼自然闭合。但如果用这种方法摄像,则会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拍照只是拍摄某一画面,而摄像是个连续的过程,拍摄过程中包含着连续的推、拉、摇、移等变化。如果视野局限于寻像器中的一个场景,那么摄像者对于下一个时刻的场景就无法捕捉。所以拍摄时,应右眼取景,左眼同时观察全局、把握动向,随时留意主体的变化趋势。初学者可能不太适应双眼观察,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养成习惯后,会受益非浅。此方法特别适合拍摄新闻。
三、身:摄像时经常要用到仰俯或摇摄等拍摄方法,这借助摄像机三角架很容易完成。如果是在没有三角架的情况下,则摄像者就要利用自己的腰部和手臂动作来配合完成。摇摄时,较稳定的方法是双脚不动,依靠腰部转动,转动要平稳。
四、气:初学者为了稳住镜头常常会不自觉地屏气拍摄,这对拍摄较短的镜头还可以,遇上长镜头拍摄则会坚持不住,反而会造成颤抖。正确的方法是用‘腹式呼吸法’即胸放松,双肩不向上耸动,而腹部作不妨碍拍摄的收缩。
五、步:肩扛拍摄时,双脚应与肩同宽,以利于稳定重心。在拍摄推、拉、移、跟等运动镜头时,如果没有摄像车,则要依靠摄像者的走动来完成。走动时要尽量利用膝关节、腰部的缓冲作用以减少画面的抖动。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脚掌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视摄像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