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例3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x?5x?24 (2) x?2x?15 (3) x2?xy?6y2
(4) (x2?x)2?8(x2?x)?12
解:(1)? ?24?(?3)?8,(?3)?8?5? x2?5x?24?[x?(?3)](x?8)?(x?3)(x?8) (2) ? ?15?(?5)?3,(?5)?3??2 ? x2?2x?15?[x?(?5)](x?3)?(x?5)(x?3)
(3)分析:把x2?xy?6y2看成x的二次三项式,这时常数项是?6y,一次项系数是y,把?6y分解成
22223y与?2y的积,而3y?(?2y)?y,正好是一次项系数.
解:x2?xy?6y2?x2?yx?62?(x?3y)(x?2y)
2(4) 由换元思想,只要把x?x整体看作一个字母a,可不必写出,只当作分解二次三项式a?8a?12.
2解: (x2?x)2?8(x2?x)?12?(x2?x?6)(x2?x?2)?(x?3)(x?2)(x?2)(x?1) 例4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12x?5x?2 ;(2) 5x2?6xy?8y2 解:(1) 12x2?5x?2?(3x?2)(4x?1)
222
342?? 1
(2) 5x?6xy?8y?(x?2y)(5x?4y)
1 2y5?4y
?说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较困难,具体分解时,为提高速度,可先对 有关常数分解,交叉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凑”,看是否符合一次项系数,否则用加法“凑”,先 “凑”绝对值,然后调整,添加正、负号. 例5 (拆项法)分解因式x?3x?4
【巩固练习】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ab(c2?d2)?cd(a2?b2)
(3) x?64
2.已知a?b?
3.现给出三个多项式:
4.已知a?b?c?0,求证:a?ac?bc?abc?b?0.
★ 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要点回顾】
31
3223432
(2) x?4mx?8mn?4n
22 (4) x?11x?31x?21
32
(5) x?4xy?2xy?8y
32232,ab?2,求代数式a2b?2a2b2?ab2的值. 31211x?x?1,x2?3x?1,x2?x,请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因式分解. 22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 由于可以用b?4ac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b?4ac叫做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b?4ac
2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
[1]当Δ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当Δ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当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x1?x2?222,x1x2?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 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
2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 p=-(x1+x2),q=x1·x2,
222
所以,方程x+px+q=0可化为 x-(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px+q=0的两根,
2
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x1+x2)x+x1·x2=0.因此有
2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x1+x2)x+x1·x2=0.
【例题选讲】
例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x?k?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的范围: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4)方程无实数根.
例2 已知实数x、y满足x2?y2?xy?2x?y?1?0,试求x、y的值.
例3 若x1,x2是方程x?2x?2007?0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例4 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4kx?k?1?0的两个实数根. (1) 是否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2) 求使
222(1) x12?x22; (2)
11?; (3) (x1?5)(x2?5); x1x2(4) |x1?x2|.
3成立?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x1x2??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 x2x132解:(1) 假设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成立.∵ 一元二次方程4kx?4kx?k?1?0的两个
2?4k?0?k?0,又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 实数根,∴ ?2???(?4k)?4?4k(k?1)??16k?0?x1?x2?1?的两个实数根,∴ ?k?1
x1x2??4k?
3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 (2x1?x2)(x1?2x2)?2(x12?x22)?5x1x2?2(x1?x2)2?9x1x2 ??∴不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k?939???k?,但k?0. 4k253成立. 2x1x2x12?x22(x1?x2)24k4(2) ∵ ??2??2??4??4??x2x1x1x2x1x2k?1k?1∴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k?1能被4整除,故k?1??1,?2,?4,注意到k?0,要使的实数k的整数值为?2,?3,?5.
【巩固练习】
x1x2??2的值为整数 x2x111?的值为( ) x1x219 A.2 B.?2 C. D.
2222.若t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根,则判别式??b?4ac和完全平方式M?(2at?b)2的
1.若x1,x2是方程2x?6x?3?0的两个根,则
2关系是( )
A.??M
B.??M
C.??M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设x1,x2是方程x2?px?q?0的两实根,x1?1,x2?1是关于x的方程x2?qx?p?0的两实根, 则p= ,q= .
4.已知实数a,b,c满足a?6?b,c2?ab?9,则a= ,b= _____ ,c= _____ . 5.已知关于x的方程x?3x?m?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证:关于x的方程
2(k?3)x2?kmx?m2?6m?4?0有实数根.
6.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k?1)x?k?1?0的两个实数根,且x1,x2都大于1.
★
专题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要点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叫做x轴或横轴, 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对称点或对称直线方程
33
对称点的坐标 (1)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 若
22x11?,求k的值. x2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
2.函数图象
[1]一次函数: 称y是x的一次函数,记为:
x轴 y轴 原点 点(a,b) [2]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直线x?a 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 的一条直线,
当 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一、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 ;
直线y?b 当 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二、第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 . 直线y?x [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
y?kx?b(k、b是常数,k≠0)特别的,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一条直线.设y?kx?b(k≠0),则当 直线y??x 时,y随x的增大而 ;当 时, y随x的增大而 .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y?
k
(k≠0)是双曲线,当 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 x
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 ;当 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 .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与y??x;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例题选讲】
例1 已知A?2,y1?、B?x2,?3?,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点坐标.
(1) A、B关于x轴对称;(2) A、B关于y轴对称;(3) A、B关于原点对称.
例2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原点,若ΔAOB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3如图,反比例函数y?
k
,3),B(n,?1)两点.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mx?b的图象交于A(1x
y k33,3)在y?的图象上,?k?3,?y? 又?B(n,?1)在y?的图象上,解:(1)?A(1A xxx?3?m?b?n??3,即B(?3,?1) ,?解得:m?1,b?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O x ?1??3m?b,B ?3y?,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图(12) x(2)从图象上可知,当x??3或0?x?1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的上方,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一次函数的值。
【巩固练习】
1.函数y?kx?m与y?m(m?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 ) x 34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O A. y x O B. y x O C. y x O D. y x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在坐标原点,D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AB?6,AD?22, 求B,C,D点的坐标.
3.如图,已知直线y?(1)求k的值;
1kx与双曲线y?(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2x y A k(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 x若由点P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2)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
★
专题五 二次函数
B y O x bx=- 2ay A(?b4ac?b2,) 2a4aO x 2O x=-x b4ac?b【要点回顾】 ) A(?,2
2a4a1.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和性质 22
问题[1] 函数y=ax与y=x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2
问题[2] 函数y=a(x+h)+k与y=ax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的方法:
b 2abbb2b2b2b2?4ac2
?a(x?)?由于y=ax+bx+c=a(x+x)+c=a(x+x+2)+c-,
aa4a4a2a4a2
2
所以,y=ax+bx+c(a≠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ax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
2
二次函数y=ax+bx+c(a≠0)具有下列性质:
35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