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
【注】
,于
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奚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 内典:佛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坐终日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C.不接当事 ..
晏:平静。
居:积储。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
矩度:气度。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解题时要将词语放入原文解释,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注意词语的不常见含义,有时可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D项,矩度,规矩法度。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题时可先理解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A项,“其”代词,他的/助词,表婉商语气,还是;B项,“则”,副词,就/连词,或,或许;C项,“为”,均为介词,替,给。D项,“所”,助词,与“受”组成所字结构/助词,表示被动。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趣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解题时要总体把握文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选项叙述或分析的错误有时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B项,“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于文无据。 答案 B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解题时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1)得分点主要在“出知”“誓”“自污”,句意;(2)得分点主要在“酒酣耳熟”“蜂”“相下”,句意;(3)得分点主要在“惧”“之”“忧”,句意。 答案 (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为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3)我担心这三蠹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生于世族之家,年幼时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文,对名声很不在乎。对于诗,特别喜欢陶渊明的作品,年少的时候就写了一句诗:“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年长的人都很惊奇。十三岁时,补为诸生第一,文章的名声很大。
梁熙考取顺治三年举人,过了十年以后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为一文钱而玷污自己。梁熙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治理地方的政绩在三辅地区第一。他在咸宁为官半年,后来被提拔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在这时候,世祖章皇帝正在广开言路,各省台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以追求严酷凶悍的风格来品评高低。先生唯独淡泊宁静,从官府回来以后就烧香扫地,整日平静地坐在那里,就像是脱离寺院的僧人。空闲时就与他的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到丰台、草桥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出游,有时候在寺院、道观里聚餐。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先生默默坐在那里,有时候微笑着,一句话也不说。偶尔说句话,众人都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说话太烦。先生本来就沉迷于研究佛经,对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涉猎,而对于《楞严》尤其理解了其初因证果的主旨。人们每当经过他的住所,
就会看到除了绳床药灶以外,只有经论数卷罢了。
先生曾经到秦地去巡视茶马交易,没有谋求一分好处。有人以此来说他,他就笑着说:“我考虑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当官牟取私利,是为子孙打算。子孙如果不成器而家中积储殷厚,三蠹将会到来,也就是盗贼、博徒、倡优。我担心这三蠹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梁熙在京城的时候,每天都心怀归乡之思,他嘱托长洲的文点画了一幅《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心志,我们这些人都替他写作了诗文。不长时间之后,他因病归乡。淄川的侍郎高念东赠给他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这是写的实际情况。归乡以后,梁熙更加孤傲耿介,约束自己,不交往权要。同年王中丞到河南做巡抚,多次给他送来馈赠,他什么也没有接受。回信说:“我生性有特别的爱好,非常喜爱古帖,也就像是前人的玩龙团、饮廷珪墨之类的意思。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摹写于江府亭,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若您能够降抑身份而加惠于我各自送我一通,那我就感谢您的赏赐了。”梁熙的高雅节操就像这样。先生写作的古文并不多,如果要写的话,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他对于禅悦文章尤其擅长。
梁熙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卒于康熙壬申年,享年七十一岁。
五、(2015·广东卷,5~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题。(22分)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
①
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 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射,娴将略 熟习。 .B.逐贼危崖 .C.督天下援兵 .D.次顺义 .
高峻。 督促。 驻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督天下援兵”的“督”应为“掌管、指挥”的意思。 答案 C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C.①因 ②而 ③以
B.①为 ②而 ③以 D.①为 ②且 ③乃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根据文意,第①句应是被动句,故选“为”,由“为??挠”构成被动句;第②句的意思是“杨陆凯怕敌人乱砍他的尸体,就自己盖在他的上边”,空缺的词语应表示承接关系,所以选连词“而”;第③句表示死的一种方式,故选“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答案 B
3.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语文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练习(全国通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