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积累,其拥有的管理资源将会逐渐枯竭,最后丧失管理能力。管理者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拥有的管理资源,才能使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而丰富和完善管理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过去人们对学习存在着片面性的认识,认为学习就是学习理论,其实学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习理论,也包括学习实践,任何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有害的。只有将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管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产生质的飞跃,这也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管理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指出的:抛弃那些陈旧的领导观念吧!九十年代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建立起学习型组织的公司。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四)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
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在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进,决定生产力水平的不再是生产要素的数量而是其质量,而科学技术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并不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它必须作用在生产要素载体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开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这些生产要素载体,科学技术的作用将无法发挥。
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具备了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科技含量较高的劳动对象和先进的劳动手段,是否意味着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呢?很显然,如果不能在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要素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很可能就是一群人或物的堆积,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在各生产要素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主要途径就是管理,也正是基于管理所特有的整合作用,才能使已具备的生产力条件转变成现实。所以,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
(五)管理是一种职业
管理就像会计、教师、医生一样是一种职业,是人们用来谋生或谋求发展的一种职业方向。但是,过去我们常常将管理职业与政治身份混为一谈,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时,担心外行领导内行;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时,又担心削弱党的领导,结果是在企业谁当家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直到今天,虽然提出了党委书记是核心,厂长经理是中心,要求“两心”并“一心”的思路,但党委书记和厂长经理谁拥有管理权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没有把管理当成一种职业,没有将管理职业与政治身份相区别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管理的职业性质,企业中谁拥有管理权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即只要你拥有管理资源,懂经营会管理,你就可以成为管理者,而与你的政治身份无关。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企业管理权归属的矛盾,理顺企业领导体制,而且还有助于职业经理市场的建立和企业
家的培育。
第二节 管理经济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管理经济学释义(Managerial economics)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新课,它是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专业中,多数没有开设管理经济学这门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工商管理培训或MBA教育中才把管理经济学这门课程列入进来,并要求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学习。所以不少人对这门课程不太熟悉,甚至有的人把它当作经济管理学。需要说明的是,管理经济学不是经济管理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作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经济管理学只是教会你如何学会做饭,那么管理经济学则教会你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厨师。由此可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的上一个台阶,是在我们掌握经济管理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区别和联系,有必要对经济管理和管理经济的有关概念进行概括性的分析。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经济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应用学科。具体来说,管理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决策问题的一门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经济学在传统经济学和决策科学之间架设起一座桥粱。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基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不仅生产经营企业可以运用这些原理.而且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如政府机构、学校、医院、博物馆以及类似的机构)也可以运用这些原理。
因此管理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即定目标的科学。 二、管理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包括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理论学科是指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而应用学科则为数众多,例如农业经济学,比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工业组织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福利经济学、城市区域经济学等等。管理经济学与所有这些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管理经济学是在制定经济决策和总目标之下,把上述学科中的有关方法和概念融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经济学是一门跨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但并非管理经济学与所有学科的关系都具有相等的密切程度。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微观经济学。所以说,管理经济学的经济原理和方法,主要来自微观经济学。但是,管理经济学不是简单借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现成原理和结论,而主要应用这些原理和推导这些原理时所使用的经济分析方法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三、管理经济学与决策科学
管理经济学应用决策学的优化问题所提供的分析工具和技术,来建立决策模式,分析可供选择的各个行动方案的影响以及评价模式所得的结果。因此可以说,管理经济学与决策学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重叠。
四、管理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可以看作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将管理经济学列为企业管理学的“工具”课程,因为它包括了某些经济理论、方法和分析技术,可为以后在各门职能课程中加以应用作好准备;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它列为综合课程,因为它把各门课程结合在一起,不仅罗列了各种职能在企业争取达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而且指出了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怎样互相影响。 五、管理经济学的立足点
(一)学习管理经济学的要求 1.树立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 2.树立函数分析的思维框架 3.侧重于开阔思路,转变观念
4.结合案例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目的
它是对管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可在既定条件下提供最优决策方案。
(三)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它涉及的是与企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相关的决策问题,主要是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 2.正确决策的条件 (1)明确的决策目标 (2)较高的决策者素质 (3)较充足的信息
(4)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那么什么是正确科学的决策呢?正确决策即:采取该项决策之后的情况比采取该项决策之前有所改善。
六、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一)管理经济学的表述方法
管理经济学描述经济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即:
1.文字: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存在的组织,因此其所有活动都是经济活动,在解决 企业决策问题时,管理经济学强调要把问题解决的目标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间的基本关系描述清楚,如需求预测要首先清楚需求受到价格、收入、偏好、价格预期、相关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2.表格:通过表格的形式和表内数据反映相关经济关系,例如表1.2。
表1.2:某家庭对碟片的需求受价格的影响 VCD片的价格(元/张) 150 80 20 某家庭对VCD片的 购买量(元/年) 2 6 20 3.图示:通过图形描述经济关系,可以直观的看到经济规律或变化轨迹。 将上述表格中数据用图形描述出来(假设变量是连续可变得),即为图示方式。例如图1.3。
P
图 1.3 需求曲线 QAd 4.数学式:把经济关系用数学表达式显示出来,可以进行量化测算。例如:
D= g(P)
TR=f(Q)
TR=PQ (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即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将引起总量的怎样的变化。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体现了动态优化的决策思想,它不仅侧重于问题的解决,更侧重于问题的预防。它反映的是不断向管理的极限迈进的管理思想。
例如: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常用的边际关系有:
1.边际产量(MP)
(MP)= ?TP/ ?X 2.边际收益(MR)
(MR)= ?TR/ ?Q 3.边际成本(MC)
(MC)= ?TC/ ?Q 4.边际利润(M?)
(M?)= ?T? / ?Q
(三)总利润、边际利润、平均利润的分析(见下表1.3)
表1.3:对于一个假设的利润函数的总量、平均量和边际量之间的关系
产量Q 0 1 2 3 4 5 6 7 8 总利润? 0 19 52 93 136 175 210 217 208 边际利润?? - 19 33 41 43 39 35 7 -9 平均利润?ˉ - 19 26 31 34 35 35 31 26 用图形可以将上述经济关系表述如下图1.4(a)(b)
利润 E
D
. 总利润?
C
A B
0 产量
图1.4(a) 总利润与产量关系
单位产品利润 C D B 平均利润 E 0 边际利润 产量 图1.4(b)平均利润和边际利润关系
从图1.4可以得出以下关系
1.从原点到总利润曲线上点的连线(即射线与该曲线相交)的斜率为平均利润。 2.总利润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代表边际利润。
3.当边际利润大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随产量的增加而继续上升;当边际利润小于平均利润时,平均利润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边际利润曲线在平均利润曲线的最高点穿过平均利润曲线。
4.边际利润曲线比平均利润曲线更早进入下降阶段,即当边际利润下降时,平均利润可能还处于上升阶段。
5.当边际利润大于零时,总利润还在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只有当边际利润小于零时,总利润才开始下降。
6.边际利润最大点为数学中的拐点 (切线的斜率最大或最小的点)。 (四)最优化(Optimization)过程 1.单变量函数的最优过程
企业总利润为:? =TR(Q)-TC(Q) 边际利润=d? /dQ=dTR/dQ-dTC/dQ =MR-MC
企业总利润最大的条件:
即为边际利润等于零时,表达式为: MR=MC
2.多变量函数的最优过程
一般的做法是假定其他变量暂时保持不变,考察一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例:
Q =f(P,A) =5000-10P+40A+PA-0.8A2-0.5P2
则有:?Q/?P=0-10+0+A-0-P=-10+A-P
?Q/?A=0-0+40+P-1.6A-0=40+P-1.6A
函数极值条件为: ?Q/?P=0 ?Q/?A=0
解得结果为:P=40,A=50时, 最大需求量为:Q=5800
(五)利用边际值进行管理决策优化的分析
1.无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的确定:即指要素投入量、产品产量、价格和广告费的支出都不受限制。其规则为:
MR>MC时,应扩大业务量,
MR MR=MC时,业务量最优。 例题1:某农场主在小麦地里施肥,假定肥料的价格为30元/10公斤,小麦为15元/公斤,所用肥料数量预期收获量数据如下表1.4。问每亩施肥多少能使农场主获利最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管理经济学》杨俊青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