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下部 - 南都天阙牛首山(定稿)掌故(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景定建康志》载秦桧墓在江宁牛首山

在离牛首山不远的长江边,有座没有碑文的?秽墓?,民间认为这就是南宋初年臭名昭记载:明朝嘉靖末年,盗(桧)墓者?所获不訾,官因恶桧而缓其狱?。住在秦桧墓侧的秦桧后代耻于姓秦,都改姓徐,因?秦?字,头为三人,而?徐?字,?双人?在旁边,一人在上面,也是三人,笔画一样。秦桧府第原在城南夫子庙附近的秦状元境(因秦桧父子都曾考中过状元),但因秦桧人品太丑,当地人耻于提及其氏,改称?状元境?。

著的奸相秦桧之墓。秦桧(1090~1155),中国南宋权奸,字会之,秦体(仿宋体)创始人, 江宁人(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被金军驱

掳北去,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十一年,宋高宗 1187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 和约。宋向金称臣,秦桧再次任相18年,独揽朝政,大兴文字狱,篡改官史。据宋《景定 建康志》记载:?太师秦桧墓在牛首山,去城十八里。?然而,宋史研究会却一直对秦桧墓 的确切地点持有异议,认为秦桧葬身江宁何处共有三说,其一在江宁牛首山,其二在江宁 镇,其三在牧龙镇。

南京地方志研究者认为秦桧墓应该在铜井镇和江宁镇之间的牧龙镇。岳飞的孙子岳珂 曾做《桯史》,期间对秦桧究竟葬身何处做了记载::?金陵牧牛亭,秦氏之丘垄在也。有移 忠、旌忠寺,相去五里。余尝过其地。?按《江苏省江宁县地名录》:?牧牛亭?在江宁的牧 龙镇(今铜井镇和江宁街道之间)另据《正德江宁县志》说:?江宁镇南,至今翁仲尚存, 行道过之无不指唾。?秦桧死后曾被追封为?建康郡王?。1986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 江宁区牧龙镇发现了疑似秦桧家族墓。其中一个碗上有?秦代臸位?字样,因秦桧重孙曾 被封?代臸?衔,所以也可推断其是秦桧家族墓。根据古代墓葬臸度,子孙墓在哪里,秦 桧墓出现在附近。现场挖掘出的这个墓规格很高,在宋代应为首辅、宰相级别人物所用, 而墓砖上?大宋绍兴二十五年?的字样更与秦桧卒年一致。而大宋绍兴年间江宁一带位居 宰相高位的只有秦桧。与秦桧同一时代的南宋诗人杨万里曾作诗《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 其中说道:?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亦嗔不?。?秦太师?即是秦桧,而牧牛亭就在江宁 镇建中村一带。秦桧也有可能葬身在江宁区江宁镇的另一说法,也源于宋代诗人王梦斗在 《北游集》中提到的秦桧墓,并且点名为江宁区江宁镇,而江宁镇就在牛首山的西南面, 说秦桧墓葬在该处应该是成立的。? 《至正金陵新志》也认为江宁牧龙镇地区为南宋秦桧 的家族墓地。

秦桧世居建康,并被宋高宗封为?建康郡王?,史载其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 据说是因为无人为其撰碑文。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 年),秦桧墓被盗发,盗墓者?获 金银器具巨万?,被抓获后,当地官吏有意?减其罪,恶桧也?。明?顾起源《客座赘语》也

31

字 牛首山眼香庙祀刘妃

农历诸神诞辰日中载:三月初六日,眼香娘娘生日,沐浴无危。相传在南宋初年,宋高宗南渡,有妃刘氏因故滞留牛首山,以善治目疾著称,逝后乡民尊呼为眼香娘娘,后建庙以祠之。

南京有两座眼香庙,已在南门外窑岗村,一在牛首山麓。窑岗村的眼香庙,其周围为明代官窑琉璃窑遗址。距离西善桥油坊村黑窑厂不足3公里,因为窑工整天与泥土打交道,发生眼疾是常事,窑工们相信眼香庙内一口古井的水有神奇效果。只要用该井水洗眼就可治愈眼疾。周围十里八乡的窑工都笃信眼香娘娘。眼香庙香火旺盛,也得益于众多窑工的供奉。目前眼香庙古井犹存,但考虑安全问题被南京市药材仓库封存。而牛首山的眼香庙,明恩盛时泰《牛首山志》载:?宋高宗刘妃以治目疾祀,始有眼香之庙。?清人陈文述《金陵历代名胜志》?宋祀祠?条也有相同记载:?高宗南渡,妃留建业,善治目疾,没而祀之。?民国胡祥翰《金陵胜迹志》卷八转引宋人苏泂《金陵杂咏》也有记录:?眼香祠,在牛首山旁。宋高宗南渡,有妃留建业,善治目疾,殁而祠之,甚有灵异,俗称眼香娘娘。?又据明代《金陵玄关志》卷十一记载,眼香庙始建于宋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属小庙,在郭城牛首山,距所领移忠观三十五里,距聚宝门三十里。庙址占地四亩,?东至大路,西至顾庄,南至周良印房,北至吴文孝?,庙内主要建筑有关公殿三楹、碧霞殿三楹、道院一房。

牛首山的眼香庙最早建于宋代,而窑岗村的眼香庙则建于明代。南京窑岗村一带是烧臸大报恩寺塔琉璃的官窑所在地。在考古发掘中所见最早的倒焰窑是南京眼香庙发现的明洪武初年所建一排六座琉璃窑。1958年10月,在眼香庙发现了为建造报恩寺塔而烧臸琉璃构件的窑址,出土了一批烧成的琉璃构件,包括龙纹或风纹的瓦当,番莲纹的滴水,屋脊的构件,琉璃拱门上的构件等。为了满足都城各项建筑工程的需要,明初在南京近郊建有不少砖瓦窑,相传当时专烧琉璃砖瓦的大窑就有七十二座,有一千七百多名技术工匠。据《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记载,当时烧臸大报恩寺塔时,一共烧臸了三套构件,一套用以建塔,另外两套编号埋入官窑地下,如果塔身上哪块琉璃砖坏了,就从地下挖出备用砖,填补上。明初,工部造塔管理臸度严格,分工极细。这两副塔材就近埋入窑场周围,工部是如何将数量巨大、品种繁多的琉璃构件对号入座,并保存妥当的呢?塔材损坏后,又由谁辩识埋藏地点,补齐受损构件的呢?至今,史料上还没有这方面明确记载。而窑址上没有

32

其它古建筑、只有一座明代建的小规模的眼香庙。南京民间传说,是工部安排眼香庙和尚秘密看管大报恩寺琉璃塔件的。眼香庙的兴建,是因窑工长年烧窑容易被窑场沙土伤眼,这才建庙请来眼香娘娘保佑窑工的双目健康。该庙除了供奉护眼神外,在主持和尚手中有一张琉璃构件藏宝图。工部会定期把报缺的琉璃构件清单交眼香庙主持。随后主持会命人根据藏宝图由眼香庙内的秘道潜下地下库房将构件配齐。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辬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这些发掘出来的琉璃构件,虽然埋在地下五百多年,然而色彩仍艳丽如新。用这些构件建成的琉璃塔,加以黄金结顶,周悬风铃油灯,金碧辉煌,光耀夺目。不仅在国内是一巨观,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史的杰作,十八世纪欧洲人的游记中都叹为奇观。

在牛首山的眼香庙,据记载是与高宗之妃有关,但也有观点认为可能与萧梁公主有关。萧梁公主祠,传说香灰噀饮立效。《灵芬馆诗集》即云:?萧梁公主祠,俗名眼香庙,祈目疾有验。?《吴江县志》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离奇的故事:?莫轩字季昂,少有俊才,工书法。永乐中,尝至京,与客登随山,谒萧梁公主庙。临风咏诗,醉卧廊下。梦女华装至,相与绸缪,至于月落参横,乃起而别。莫归遂病,病中喃喃言?公主来迎吾?,竟卒。然则淫昏之鬼,果可以自为政也。轩卒一年,其同门袁约以税事入京,中途忽下驴,空揖三四,后复上驴回拱而去。众问之,曰:?遇莫季昂相揖耳。?众知莫已物故,大骇。送约还家,不数日遘病,曰:?莫兄迎我。?亦卒。是为魅者,又不必受臸于神矣。皆不可解。?

这些都反映了在医疗科学技术落后的封建时代,广大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眼香娘娘的敬畏之意。陈文述在《宋妃祠》中诗云:?潇潇暮雨暗灵旗,天水苍凉又一时。年驾仓皇人去远,湖山金碧梦归迟。暮潮沧海梅妃冢,明月扬州秀女祠。都是生平凭吊处,南朝遗事不胜悲。?

据《谷里乡志》介绍,牛首山眼香庙(讹为野香庙),原在谷里乡向阳行政村眼香山(讹为野香山)。旧时每年阴历三月初六庙会,香火旺盛,于1945年拆除。

1866字

明驸马都尉梅殷葬牛首山

梅殷,字伯殷,汝南侯梅思祖兄子。生时著有《都尉集》三卷。原籍江苏武进(今镇江),(一说原籍河南夏邑县)。明初,曾被开国皇帝朱元璋招为驸马,从此梅氏一家定居天津。梅殷上下5代人中,有2人在《明史》立有列传,有6人被提及姓名事迹。梅殷由其伯父梅思祖抚养长大,梅思祖在明朝灭元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28人为侯,梅思祖受封为汝南侯。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16个女儿,他与?大脚马皇后?所生的二女儿宁国公主,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嫁与梅殷。《明史?宁国公主、梅殷列传》记载,梅殷?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十六女诸驸马中,尤爱(梅)殷?。

洪武末年,梅殷曾受太祖密命辅佐朱允炆。靖难兵起,梅殷又受命镇守淮安以防御燕军。时朱棣想借道淮安,以给驾崩的朱元璋进香为名,进军南京,便派人到梅殷处说情。梅殷说,?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并将来人的耳朵给割了,但留着舌头未割,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朱棣由此对自己的妹婿怀恨在心。

朱棣南京称帝后,梅殷仍旧把守淮安,拥有重兵。朱棣逼宁国公主咬破手指,给丈夫写血书,劝回。梅殷无奈返回南京。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报朱棣,称梅殷收养逃亡之徒,还与女秀才刘氏勾结起来咒骂朝廷。朱棣趁机罢其兵权。并发配至辽东。

第二年冬天(史载永乐三年十月),回朝后,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将梅殷?夹挤?到笪桥(又名太平桥,时为单孔石桥,在今南京秦淮河中段,评事街北口同,是繁华之处)下。潭深、赵曦令人捽殷,趁乱拥挤梅殷坠桥溺水身亡。

梅殷被害之桥,史有竹桥、笪桥二说。《明太宗实录》记为竹桥。而《明史》记为笪桥。笪桥又谓太平桥,位于鼎新桥东,跨内秦淮河北支、在今白下区评事街北端。竹桥则跨青溪,位于皇城之西,南对柏川桥,北通太平门,在今玄武区西华巷北端。考之《明史.宁国公主传》,燕王兵起,曾致宁国公主书,?命迁居太平门外,勿罹兵祸?,由此可知,梅殷四鼓入朝从府邸至大内,当途经竹桥,而非笪桥。竹桥之所以被误为笪桥,可能是因字形相近而致误。今玄武区西华巷北端有庭市桥。据载即因梅殷被害呈尸桥上,初名挺尸桥,后因其名不祥,遂以谐音改为庭市桥。2006年春,南京龙蟠中路内环东线施工中,也曾发现现代庭市桥的桥址。梅殷死后,故意散布谣言称他是自杀跳河的,后被都督同知许成揭发。 事后,朱棣故意佯怒,令司法部门严惩谭深、赵曦,将二人斩杀,并没收两人家产,派员

33

为梅殷治丧,谥号?荣定?。朱棣还认为许成揭发有功,封其为?永新伯?。再封梅殷长子梅顺昌为?从一品中军都督同知?,封梅殷次子梅景福为?正三品旗手卫指挥使?,以作为安慰和补偿。

史载梅殷死后,明成祖遣官治丧,葬南郊牛首山。有关方志也记载,梅思祖葬钟山北麓,梅殷墓则南郊牛首山,墓旁还葬有自尽二亡的梅殷部下瓦剌辉。宁国公主虽葬地不祥,但据《明实录》:?(宣德十年三月),免宁国大长公主坟地税粮,仍命应天府为臵坟户?以及?坟茔占用官民田地一百八十七亩有奇?的记载看,应该也在牛首山梅殷墓园。 此后明成祖迁都北京,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梅殷后代梅满儿调来天津,被委为第一任的天津右卫?指挥使?,并世代承袭镇守天津,直到明亡。《梅氏家乘》后追载:燕王至南京僭位,为殷夫妇所反对。一日殷赴燕王宴,归途落水淹死。改朝换代以后,清初谷应泰仿效宋袁枢《通监纪事本末》体裁,编撰《明史记事本末》。其中(卷十八,壬午殉难段)叙述梅殷命案一节,合盘托出秉笔直书:明年(永乐三年)冬,早朝。都督谭深,指挥赵曦,令人挤殷笪桥下,诬殷自投水死。督许成发其事。文皇罪深、曦。二人对曰:?此上命也,奈何杀臣??文皇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齿,斩之。益殷荣定。而晚清同冶年间,夏燮撰《新校明通监》时,著者便简截直说:冬十月乙丑,杀驸马都尉梅殷。

1570字

弘觉寺属金陵八大寺

永乐十年(1412)春,佛窟寺主持楚冈宝师创建大殿五楹。至十八年春,大殿落成。 弘觉寺是金陵名刹,明初仍名佛窟寺,正统年间(1436-1449)改名弘觉寺。它与灵谷寺、天界寺、天禧寺(大报恩寺)、能仁寺、鸡鸣寺、栖霞寺、静海寺一起并称为明代南京的八大寺。

据《金陵梵刹志》等文献记载,明代弘觉寺属次大刹,在南城建业乡牛首山,距所统大报恩寺三十三里,距聚宝门三十五里。所领小刹有慈相寺、外承恩寺、通善寺、广缘寺、三山寺、圆通寺、佑圣寺、资福寺、静明寺九座。其规模宏敞,寺址周围二十一里三十步,东至本寺白石坑,南至昭库村,西至公产莲花等圩田、地、山、塘计六百六十六余亩。有明一代,弘觉寺经过多次重修。比较重要的除永乐十年主持楚冈宝师创建大殿外,还有宣德七年(1432)夏,佛窟寺主持宗谦募资扩建毗卢阁、大雄殿等建筑。宣德十年春,工程完工。弘觉寺内建筑宏丽,布局整齐。寺内殿阁参差,墙外茂林修竹,景致极佳。入寺,有大山门一座,缘坡而上,至金刚殿。殿五楹,殿前左、右各有碑亭一座,一位宣德年建立,一为正统年间立。金刚殿后石蹬百级,名白云梯,梯尽为天王殿,殿三楹、殿左有白龟池,池右稍后有虎跑泉(或称虎爬泉)。虎跑泉泉水清冽,寺众于此汲水。后因其险,寺僧乃就池,泉改甕为井。据井铭,白龟池为成化七年(1471)修,虎跑泉井铭为至正十一年(1351)立。天王殿后石蹬如前,但数量减半,梯尽为正佛殿(大雄宝殿)。殿七楹,前有石栏,栏下有银杏一株,高数十仞,树围二丈多(或云三、四尺),树荫覆庭,左为观音殿,三楹,右为轮藏殿,亦三楹。正佛殿后为后佛殿(毗卢殿),三楹,左为迦蓝殿三楹,方丈十四楹,公塾(学)二大楹,斋堂五大楹,右为祖师殿三楹、藏经殿五楹。从方丈左折,有七级砖塔。沿石级而上,为观音阁。又上为兜率崖,即舍身台,为东峰之阳最高处。崖壁立万仞,由石蹬盘旋而上,垒石为浮图。台下有殿。在兜率崖石壁下,又有太虚泉。峰北有石如鼓,中空,可坐十人,旧称石鼓。相传天欲雨,则石鼓自鸣。在东峰之巅还有锡杖泉,大不盈尺。又下数百步有地涌泉,又名龙王泉、罗汉泉。感应泉,泉水清澈,自石坎中出,深两尺许,色味具绝。折而向西,有文殊洞,可容一、二人,其间有重楼,名文殊阁(殿),三楹。阁外有一巨树,凭栏坐眺,则清影蔚荟。山脊两峰间,有昭明饮马池,池径丈余,冬夏不涸。相传梁昭明太子游山时,曾饮马于此。从两峰下,有辟支洞,高、广均超过文殊洞,洞前有辟支殿,三楹,殿内有石佛,形臸甚古,殿左有小方塔。又称弥勒殿三楹。阳

34

为三茅殿。辟支洞右有安初洞,俗名野猪洞,路险而僻,知至者少。安初洞右有煤洞,上耸巨壁,旁有一石,远望高隆,近视则如龛状,可容一人。西下为禅堂,有大门一楹、禅堂五楹、左右十方堂六楹、接引阁三楹、华严楼五楹,楼下即斋堂,弥勒阁三楹,阁下即净业堂,藏经阁三楹、养老堂三楹、厨库茶寮十二楹。此外,弘觉寺内还有僧院五十四房,计食粮牒僧七十名,食粮学僧三十名。

1225字

皇太子朱高炽牛首会永杰

明仁宗朱高炽(1377—1425年),中国明代第四位皇帝,庙号仁宗。他特别重视儒家思想和个人品德,因大力纠正乃父的残暴体例而深得民心,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仁政?的为君之道,认为?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应极力体恤民情、处事宽和、政策开明的仁君。是继?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之后的又一典型,后世称?仁宣之治?。

朱高炽还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为其挑选了出身低微但是贤孝过人的张氏为妻。后来朱棣坐拥天下,立朱高炽为太子,张氏为太子妃。朱高炽称帝后,追封张妃为皇后。据史料记载,张妃生前信奉佛教,在下葬时,也有大量佛碑石刻立于墓前。而朱高炽也赞成君王应借助佛教之力以安定众生,即皇太子朱高炽后序中所说的?以辅相父皇内治之美?。

当时明成祖经常北巡、北征,留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永乐十年,在外北巡的朱棣突然返回南京,审查了太子监国期间的各项举措之后,对其严厉斥责。永乐十一年和十五年,明成祖二次去北京,留太子朱高炽于南京,都命马铎辅太子。那时的北京城称?行在?,(还没有正式的首都名分),让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监国。后来,明成祖怀疑太子有不轨行为,永乐十五年(1417),梁潜、周冕等人侍从太子朱高炽监国南京,后朱棣命胡濙出巡江、浙、湖、湘诸府,实际上是让他去监视太子朱高炽。明成祖临行前密谕道:?人言东宫多失,南京可多住几日,试观如何。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后来,胡濙果然到南京住下不走,后离南京行至安庆,才将有关太子的情况写成密报,疏奏太子监国七事,称太子诚敬孝谨,朱棣看到后才决心不再易储。

太子朱高炽在南京期间,常常来牛首山游猎,一日猎游中偶遇牛首僧人永杰,佛窟寺僧永杰,字斗南,青城人。据明〃周晖《金陵琐事》记载:明初,永杰住牛首山,每天惟见默坐修行。太子朱高炽出猎牛首山,见而问之。永杰起身相迎,与朱高炽长谈甚欢。有人对永杰说:?见到太子,不提愿望,更待何时??朱高炽允诺永杰来日为之造寺,其夜与之同宿兜率岩。此后不久,永杰归西,其事遂不果。

后盛时泰曾在弘觉寺僧房见过禅诗两首,疑似与永杰有关。其一为:?月在水中捞不上,几回戳碎水中天,水深山寺开心坐,月自飞来到面前。?其二为:?扫尽空阶雨后苔,月明遥忆独徘徊。已知明月非今日,转使情怀拨不开。?二诗书法亦佳。

35

据《明史〃仁宗纪》载,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其母孝文皇后曾梦遇?冠冕执圭者?谒见,随后就生了朱高炽。公元1395年被册封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崇尚儒学,经常与大臣谈经论史。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他从永乐二年(1404)立为太子,至十八年召到北京,长期生活于南京,数次兼国,勤于政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仁宗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洪熙元年(1425)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北京是京师,南京成了辅助都城。后欲返都南京,大修皇城。五月,仁宗暴死,葬北京昌平献陵,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从以上简历看,朱高炽猎游牛首山时,应在永乐二年至十八年之间。

1378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下部 - 南都天阙牛首山(定稿)掌故(7)在线全文阅读。

下部 - 南都天阙牛首山(定稿)掌故(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73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