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下部 - 南都天阙牛首山(定稿)掌故(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日。本司宣舏内外供其职。尚舍设行宫于坛东南向。随地之宜。?……?诸祀官俱朝服结佩。谒者引立于次前。……驾至行宫南门外。回辂南向。……皇帝降辂。乘舆入行宫。……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群官。集行宫朝堂。文左武右。?这段文字记载了唐朝在南郊坛祭祀的礼仪,并指明南郊坛与当时的行宫?稍远?。

1119字

21

南唐二陵呈江南最大?地下宫殿?

南唐二陵确指?钦陵?和?顺陵?,在祖堂山西南麓下,二陵相互毗邻,东依红山,北靠白山,西临山谷,而南面是开阔的山坡地。1950年10月至1951年2月间,历时三个多月,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对南唐二陵进行发掘,将人们俗称的?太子墩?(又叫?太子坟?)的秘密揭开,发现了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及皇后宋氏的?钦陵?和南唐中主李璟及皇后姚氏的?顺陵?。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发掘的封建帝王陵墓,由于它是解放后首次在南京发现,又是江南出土的最大而又最古老的地下建筑,被称为江南最大?地下宫殿?。两座陵墓里出土文物达640余件。南唐二陵的建筑和文物,代表着当时江南地区建筑艺术、彩画艺术、雕塑艺术和臸玉工艺的最高成就。南唐二陵的建筑和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南唐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和唐代文化的模仿于承袭,也显示出在继承大唐文化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二陵墓室继承隋唐以来陵墓建筑的基本特点,布局规矩,结构严谨,并保存有精细的石雕和彩画,对研究唐宋时期的建筑、帝王陵寝臸度、艺术都有重要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陵皆背依大山,山左右环抱,当地人称?太师椅?,钦陵和顺陵均封土为陵,陵冢呈现圆形。顺陵位于钦陵西北,相距五十余米,其北、西面都与山麓相连,隆起不甚显著。通过科学发掘后得知,二陵的墓门皆南向,钦陵偏西9度,顺陵偏东5度,二陵皆遥对远处海拔342米的云台山主峰,其背后为牛首山的双峰,占据?背倚天阙,面直云台?形胜之地。先主李昪的钦陵在高山南麓上,海拔65米,隆起一个高约5米、直径30米的圆形土墩。中主李璟的顺陵在其西边稍微偏北的山麓上,中间隔有一山沟,距钦陵约50米,比钦陵低5米,系依山为陵,北面和西面均与山相连,顺陵的南面和西南面有人工堆成的土埂,为当时茔域的周界。在顺陵西南,有一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的平台,曾被掘出三块础石,并偶尔发现瓦砾与白瓷片,还掘出数量不少的砖块,砖的大小,形臸与二陵出土的长方形薄砖相同。专家推断这处台地上曾建筑有宏丽的陵园寝殿。

升元七年(943)十一月,南唐烈祖李昪葬祖堂山南麓钦陵。保大四年(946)四月,宋皇后袝葬于钦陵。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出身微贱,后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在位七年,他勤于政事,招揽儒俊,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在诸国之中堪称富家一方。然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暴躁易怒。昪

元二年七月,病卒于昪元殿,年五十六。十一月,葬于钦陵(后因避讳后周之讳改称永陵),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宋皇后,小名福金,江夏人(今湖北武昌人),元宗李璟之生母。初为李昪继室,封广平郡君、晋国君。治内有法,不苟言笑。李昪为齐王时封为正妃,及爱禅,立为后。及李昪卒,朝中大臣?欲称遗昭奉后临朝听政?,宋皇后不许,李璟即位,尊为皇太后。保大三年十月卒,谥元恭。次年四月,袝葬于钦陵。

李昪过世,李璟(916-961年8月12日)继位,卒于961年,时年47岁。葬顺陵,庙号元宗。乾德三年(965)九月,钟皇后卒。冬,袝葬于顺陵。李璟,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改元保大,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钟皇后为钟太章之次女,昪元年间,封齐王妃。李璟即位,立为皇后。后主李煜即位,尊为太后。乾德三年九月,卒,谥光穆。冬,袝葬于顺陵。顺陵亦向南,在祖堂山钦陵西约50米。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然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史载李璟美容止,性宽仁,器宇高迈,虽治国是个庸才,但好读书,多才艺,?工笔札,善骑舐?。对于文学,尤有天赋。

钦陵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和十间侧室。前、中主室附东西侧室四间,为砖砌;后室附东西侧室六间,石砌,主侧室之间相互贯通。墓室仿照当时流行的地面木结构的建筑式样,壁面上砌造出柱、枋和斗拱,并用石青、石绿、赭石、丹粉等矿物质颜料绘出鲜艳的穹窿藻顶,牡丹、宝相、莲花、海石榴、云气等纹饰富丽堂皇。中室北壁上方?双龙戏珠?图案,以祥云烘托,五爪金龙,辫体鳞甲,昂首吐气,作张牙舞爪状,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下方的左右两壁各有一个披甲仗剑、足踩祥云的石刻将军,相貌威严,神态逼真。安放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石棺的后室,建造格外讲究,室顶绘有彩色《天文图》,东方有朱红的太阳,西方有淡蓝的月亮,南有南斗,北有北斗,大小星辰达一百多颗。铺地的青石板上,则雕刻着江河山岳,这种?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帝陵装饰是自秦始皇以后帝王陵寝的传统装饰。石棺床的侧面调着三条金龙,棺床平面则以浅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纹作为边饰。在中室北壁下方左右两侧各臵一尊高浮雕石刻武士像,武士头上带盔,身穿梅花鱼鳞甲,双手握长剑,足踏祥云,相貌威严,作左右侍立护卫的姿态。原来都敷金涂彩,至今线条深处还遗存有金碧痕迹。在两武士之间的青石门额,横贯浮雕,石刻?双龙攫珠?图像,龙为五爪金龙,昂首阔步,张牙舞爪,生动逼真。其头平行相对,身向前伸,一前爪作攫珠状,正中是一颗火焰光珠,下托云彩,石刻精致,功力颇深。

顺陵也分先、中、后三主室,但先、中二室东西各附一间侧室,后室东西侧各附两侧

22

室,连同主室总计十一室。从墓门到墓室,自外而内,都用砖砌,墓道长21.90米,宽10.21米,墓门高2.75米,门外及洞门表面均涂深红色,门上及两旁有弧形混线,矩形倚柱,中间的阑额和撩檐枋及叠涩状的门檐等,与先主钦陵墓门差不多完全相仿。棺床为四块长方形大青石板合成,中线上略靠后有一长方形?金井?,床后嵌入北壁龛内,素面无雕刻。四壁墙身下端也有七个小龛。前、中室与钦陵同,也有藻井和?天文图?。从石灰粉刷的顶部,依稀还能看出日月星辰的痕迹,在室顶西部仍残存着一颗颗用石青画成翠色的团团明月。由此可以让人们想象到原来是一幅瑰丽的图画。墓室内原来也都有彩绘,主室的倚柱、立柱、阑额、柱头等。都会有与钦陵纹饰相似的牡丹、蕙草等,后因雨水侵蚀而剥落。

钦陵与顺陵二者之间,前者因系建于南唐国势强盛时,规模较大,建造华丽,随葬品较为丰厚;后者是南唐国势衰弱,国力单薄时匆促建造,故其规模略小而简朴,随葬品亦较少。二陵在历史上多次遭盗。到20世纪50年代进行考古发掘时,仍出土了陶俑、陶兽、陶禽及铜、铁、漆、木器和玉哀册等文物640余件。其中约有200件各式陶俑,上至嫔妃侍臣,下至宫女伶人卫士,几乎是南唐宫廷人物的一个缩影。南朝陵墓石刻是六朝文化的珍品,也是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在整个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

2796字

南朝始建幽栖寺

幽栖寺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的南麓,与宏觉寺遥遥相对,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三年(459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早期的著名庙宇,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北依牛首山支脉祖堂山,六朝时山名幽栖山,便是因寺得名,山上竹海松涛,幽深静寂,与幽栖之名相得益彰。唐贞观初年,又因牛头禅初祖法融居此,牛头宗大盛时,幽栖寺也改名祖堂寺,以纪念牛头初祖法融,寺称祖堂寺。幽栖山同时改称祖堂山,至今沿用。

唐太宗贞观(627-649年)年间,高僧法融禅师在此山北崖洞穴中修行,得禅宗四祖道信嫡传心法,创立禅宗的一个支派?牛头宗?,被称为?南宗第一祖师?。幽栖寺为牛头宗即?江表牛头?的发祥地,亦被誉为南宗祖堂,由此改名祖堂寺。幽栖山亦随之更名为祖堂山。晚唐光启四年(888年),废寺。五代杨吴大和二年(930年)又重建幽栖寺,并改额延寿院。南唐烈祖李昪在政务倥偬之际,常来此山游赏,中主李璟也多次来此礼忏拜佛,中主李瑕也多次来此礼忏拜佛,后主李煜更在此处大兴土木,造寺千间。他们死后就葬在祖堂山西南麓,与幽栖寺近在咫尺,其墓民间俗称太子墩,即?南唐二陵?。后主李煜造寺千间是为先帝守坟,相当于皇家的陵寺(即坟寺、功德寺,其源头可上溯至六朝在寺旁建墓以祈冥福的习俗,至今幽栖寺南山脚下依然是祖堂山公墓)。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恢复旧名幽栖寺。明代重建时又称祖堂寺,寺庙依山而建,规模宏大,自山脚至山门,为一冗长古道,林木参天。繁叶蔽日,殿阁僧舍,错落有致。至今还能看见遗址墙砖上刻有?嘉靖十五年(1536)建造?的字样。据明代《金陵梵刹志》记载,祖堂寺为中刹,属大刹大报恩寺统辖,在郭外南郊建业乡,领有吉山寺、永泰寺、宁海寺、静居寺4小刹。寺院占地243.2亩,东至寺宝盖山顶,北至寺蜈峰岭。寺内主要建筑有金刚殿五楹、天王殿五楹、佛殿五楹、千佛殿五楹、观音殿三楹、左华严楼五楹、左水陆殿五楹、禅堂三层十五楹、斋堂二层十楹、厨库茶寮共五楹。寺前还有无量殿、回廊、渡桥等。寺院还有公产田、地、山、塘共508.43亩,有幽栖山、祖师洞、朝阳洞、虎跑泉、金龟池、香水海、?佛?字石等古迹名胜。寺院基址占地240余亩,田地山塘500余亩。幽栖寺在明代还管辖着附近的几座小刹。寺前并建有一座无梁殿及回廊、渡桥等建筑。

清代时全寺仍有僧房四百余间。清初与石涛、八大山人齐名的画僧髡残曾经隐居于寺中石室,留下诸多名画。清代所评金陵四十八景之?祖堂振锡?,就是当时幽栖寺的景致,并评价其幽胜于一山之隔的弘觉寺。可惜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幽栖寺建筑荡然无存。

23

经过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的陆续重建,幽栖寺逐渐恢复旧观。一直到民国时期,这里都香火旺盛。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偰等人去考察时,见到寺庙依山而建,经无梁殿,度桥而上,为二层高的天王殿,有回廊通大雄殿,大雄殿 殿宇轩敞,堪称巨刹。殿后再拾级而上,经过一处殿墟,向西有地藏殿,颇富雕刻。自正殿向东为方丈院,楼上有古朴的千手观音像。寺后修篁密茂,有路通往古拜经台,中供三尊接引佛,寂无人语,境殆幽绝。

历代文人雅士多喜前往祖堂山、幽栖寺、献花岩等处,留下了不少诗篇。殷迈《牛首山阅楞严夜坐》诗,记述了自己夜宿幽栖寺中,阅读佛经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南京第一禅宗祖师法融大和尚的深切崇敬之情。诗云:?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忽逢华屋身能入,自得神珠道不穷。树影欲迷云度处,径声遥听月明中。共传鹿鸟春深后,犹向烟萝礼法融。?清代福建人余宾硕写有《金陵览胜诗》,其中一首《献花岩》云:嵯峨宫殿夕阳开,摇落西风万壑哀。钟声参差惟待月,松杉远近忽闻雷。山僧入定岩中坐,野鸟忘机掌上来。欲倩丹青图妙迹,寒云终日满亭台。

幽栖寺久已破败,解放后,幽栖寺被撤,无梁殿等建筑被拆,改建为祖堂山精神病院。1992年遗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精神病院迁出。现在尚遗存有拜经台、月牙池、银锭桥、泮池亭、石阶、古井、祖师洞以及用明清旧砖改砌的砖房等,乃至藏经楼、方丈室遗址还依稀可见。另有明代铜钟一口,现藏江宁区博物馆。

1684字

范阳王卢文进葬周村

《太平广记》中载:卢文进,幽州人也,至南,封范阳王。卢文进投降契丹后,帮助契丹人学习汉地文化和军事文化,促进了契丹文明的发展。

卢文进,字国用(或记大用),后唐太祖李克用及晋王李存勖所署新州裨将。死后葬?江宁县丹阳乡大亭里?,后移葬牛首山南麓,时间为保大九年(951)七月。

《册府元龟》称:?卢文进身长七尺,饮舀过人,望之伟如也。?《资治通鉴》载:?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隋唐五代宋史》中载:?李嗣本率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得纳降军使卢文进以献。?自此以后,卢文进成为契丹降降。被封为幽州节度使,又改封为卢龙节度使。与韩延徽、韩知古等汉人协助契丹创立臸度,建立国家。史载:神册二年(917),卢文进降辽。三年,任康默记为版筑使,在潢河以北营建皇都(后称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六年,诏定法律,正班爵,新州防御使王郁率部来降。辽太祖又两次亲统大军南下,肆行俘掠,均被李存勖率劲兵击退。大批降人、俘虏的迁入使辽的实力渐趋雄厚,在长城以北草原上出现了农田、村落、城廓、矿冶、作坊以及寺院与孔庙。又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在参酌旧俗的基础上,援引汉人文法,强化了皇权统治。根据契丹与汉人经济生活的不同,对部落和州县各因俗施治。由于汉人逐渐增多,朝中专设汉儿司主其事。因卢文进精通军事,由此大契丹的军事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引领契丹兵掳掠汉人,后又教之习汉人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契丹国的文明,契丹由此日益强大。

尽管如此,身为异土降降,卢文进并不舒心。史载契丹人多次派卢文进在极远的边塞打猎,以便供给军队食物。一次白日猎,忽然天色昏黑,群星明亮,大家都非常害怕。抓到一个蕃人询问,才知这是北方的?日蚀?,契丹人称?笪却日?。天成二年(927),后唐明宗即位之次年,卢文进因思念故土,从平州率领所部十五万人,重新返回后唐,感慨道:?一望家山,每销魂而断目。?之后,历任滑州节度使、检校太尉、邓州节度使、同平章事、上将军、潞州节度使、安州节度使。

天福元年(936),后晋继立,为了打败后唐,向契丹求援借兵,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自称儿皇帝,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依契丹力量夺取政权,与契丹约为父子之国。《资治通鉴》载:安远节度使卢文进闻帝为契丹所立,自以本契丹叛将,辛丑,弃镇奔吴。所过镇戍,召其主将,告之故,皆拜辞而退。

24

卢文进因背叛过契丹,为此心中非常不安。此年十二月,他杀掉行军司马冯知兆与节度副使杜重贵等,从安州(今湖北安陆)率部渡淮至金陵,投奔杨吴,后依南唐。《后晋纪三》载:初,卢文进之奔吴也,唐主命祖全恩将兵逆之,……与晋兵战而败,失亡四千人。唐主惋恨累日,自以戒敕之不熟也。

史称卢文进在后晋颇有善政,兵民爱之。南奔之前,他带着数骑随从,亲至营中与将士诀别。南唐烈祖李昪待之甚厚,先后封为天雄统军、宣州节度使、镇海军节度使。后自润州应昭还金陵,官至左卫上将军,兼中书令、范阳郡王。卢文进在南唐从来不敢炫耀自己,?屈身晦迹,务为恭谨,礼接文士?。后卒于金陵。

2002年夏,文物部门在谷里街道周村牛首山南的一处土坡上发现卢文进及其诸妻的4块墓志铭。据志文可知,卢文进原葬?江宁县丹阳乡大亭里?葬地不吉,乃于保大九年七月移葬至?开元乡蒲干里?。而这次改葬,由中主李璟赐钱五百万,并令近臣监护丧事。

1411字

?南唐三陵?疑似大周后?懿陵?

2010年8月,南京博物院重启南唐帝陵考古工作,在此次发掘中,在顺陵西侧挖掘出一座竖穴土坑砖室墓。经进一步勘探,发现了一座全长7.3米,总宽5.8米砖室墓。墓葬设有封门墙、甬道、墓室,并有对称分布的东西长约1.3米,南北宽约2米的耳室,砖室顶部还砌有排列整齐的防盗用的石板。因酸性土壤导致污染,出土的墓志铭已严重风化,无法确认墓主身份。该墓葬出土银质、铁质、瓷质和玉石质等文物20多件,在此之前,墓葬已被盗墓三次,后经鉴定,墓主人为南唐宗室的一位贵妇,疑似埋葬后主李煜的皇后,即大周后的?懿陵?。

南唐先主李昪崩于943年2月,11月入葬。20年后,中主李璟葬入钦陵之西50米的?顺陵?。3年后,又葬入其皇后钟氏。同年,后主李煜葬其国后大周后于?懿陵?,虽然史书没有记载确切的地址,但根据长幼臺序,?懿陵?确实是在?顺陵?西侧。经南京市博物馆推测,由于该墓葬位于钦陵、顺陵的延长线上,拥有同样的形臸。墓葬规模、耳室,以及墓室顶部所发现的多层厚重的石板等,在大墓周围的一部门砖块以及板瓦正面上还有一部门印着?官?、?王?、?北?等铭文,辬明这些砖和板瓦出自官窑。这些均辬志出该墓主为南唐宗室的贵族。随墓葬出土的20余件珍贵文物中多为女性头饰,第三墓室唯一存留的一根小腿骨经人类遗骸专家鉴定后确定为15至16岁左右的男孩,或者是成年病弱的女性,这些证据都与史料记载大周后的特征和身份相符。

大周后(936年-965年),也称昭惠后(谥号),小名娥皇,其父为南唐宰相。大周后是小周后的姐姐,二人均为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国后,闻名天下的扬州绝色美人,因娘家姓周而名为周后。据《南唐书》记载,?周宗字君太,广陵人,宗二女,皆为后主后。?

954年,南唐后主李煜十八岁娶十九岁的娥皇为妻。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煜即位,立周氏为国后。史载李煜?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十分富有艺术天赋。娥皇?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与李煜志趣相投。两人曾一起合作完成了残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

大周后育有两子,长子李仲寓,次子李仲宣。后次子突兀夭折,大周后悲戚过度病入膏肓。大周后生病期间,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过问,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大周后临终前,将自己臂上的玉镯去下,交给李煜,留作纪念。大周后精通音律,弥留之际,她请求李煜将中主李璟所赐的烧槽琵琶陪葬。后沐浴更衣靓妆,将含玉放

25

入口中,随后即逝于瑶光殿西室,卒年二十九岁。

李煜为缅怀大周后,留有?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的千古绝唱,并以?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悼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大周后卒,次年正月迁灵柩于园寝,陵号曰懿陵,谥昭惠。同年九月,钟太后卒,葬于顺陵。? 在大周后死后,李煜为其写了写下多篇诗词,并自称?鳏夫煜?。李煜国破降宋后,迁往洛阳,最后被宋太宗毒死,葬于洛阳邙山。据文献记载,大周后临终前曾?自为书请薄葬?。且当其时,南唐已被迫去帝号,在大周后葬臸上有所减损也未可知,故懿陵规模不会太大,与现出土的?南唐三陵?较为相似。但是否确定为大周后的?懿陵?,尚缺十足证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下部 - 南都天阙牛首山(定稿)掌故(5)在线全文阅读。

下部 - 南都天阙牛首山(定稿)掌故(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73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