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理想的闪光 13 纪念白求恩
01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ài)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 ...派qiǎn(遣) 热chén(忱) xùn职(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了事,而是投入爱心、细心和用心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过程。 ....
B.他在工厂务工甚是老实,从不与人争,从不拈轻怕重。 ....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对扑面而来的发展态势漫不经心。 ....
D.林书豪,一个前不久还不为人知的板凳队员,一飞冲天,成为全美家喻户晓、华人....为之着迷的球星。
(解析:“漠不关心”指对人对事态度十分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漫不经心”指做事情随随便便,一点也不认真。应改为“漠不关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首个”与“获得”语序不当;C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D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
①有道德 ②有益于人民 ③纯粹 ④脱离了低级趣味 ⑤高尚
A.⑤③①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⑤①③④② D.③⑤②①④
5.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并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6.学习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 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02课内精读
36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7.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8.文中对白求恩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这样称呼的原因。
白求恩: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
白求恩医生: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说; 白求恩同志:从共产党员的角度来说。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改后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感动。改后,句子的语气没有原句强烈,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不能突出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10.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白求恩 不少的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 道。 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 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工作 极端的 负责任 对同志 对人民 03拓展阅读 (原创)
极端的 热忱 培植一颗芳心 游宇明
①有段时间,晚上每次去学校的足球场锻炼,走到西南角的围墙边,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我与朋友纳闷了:路的旁边是体育馆,正前方是一个餐馆,除了法梧、杜英,没有一棵别的树,这桂花香从哪儿来呢?后来我们打着手机电筒沿“香”追踪,终于发现了位于闲地中央的三棵高大的桂树。也难怪我们看不到,桂树距围墙至少有一百米远,中间还隔着许多比它们更高大的树。
②这些可爱的桂花树给我一个启示:生命的价值,有时是以对他人的意义来呈示的。远处的鲜花只有发出香味才能吸引追随者。而人则必须依靠内在的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拥有一颗芳心。
③芳心的第一种成分是良好的操守。人本质上是追求安全感的,你长得再漂亮,学识再渊博,才华再出类拔萃,如果品质不好,别人一样不愿跟你相处。撒谎的人会让我们为追求事实的真相焦头烂额;自私的人会使我们时刻担心自己遭到算计;没有担当的人会让我们陷入被迫为别人付出代价的恐慌??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又如何可以吸引别人“寻找”他?人的操守好就不一样了。首先他是有是非观的,当别人遭受冤屈他会挺身而出;
37
其次,他是有“他人”观念的,当你遇到危难他会全力相帮;再次,他是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胡作非为的事,哪怕可以侥幸逃脱惩罚,他也不屑为之;值得去做的事,即使冒着风险,他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④好性格也是芳心离不开的养料。一个人品质好固然是第一位的,但如果品质好而脾气暴躁,估计朋友们也不会认为你有太多的芳香可以追寻。人与人相处,有时固然是为工作、为生存,但很多时候是为了内心的充实、生命的安适。你的脾气好,他人才能体会到你内心的温存,感受到爱与尊重,你也才可能成为别人向往的“芳香”。
⑤芳心需要乐观精神。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你与之相处,总是觉得生活特别有意思,世界充满着开心的事,人只要努力就会拥有无数生命的花朵;一种总让你觉得你的周围到处是黑暗,亲人不爱你,朋友自私自利,单位充满了阴谋与不公。第一种人显然更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芳香”。其实,大家碰到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认知它。与其天天抱怨这个指责那个,我们何不抱着一颗包容的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
⑥行走在尘世,总会有风雨、泥泞、枯萎、凋零,只要我们拥有发出芳香的信念,你的世界就会无比宽阔。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6年2期,有删减)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概括主要内容】 培育和拥有一颗芳心让生命的价值更有意义。
1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理解文章内容】
(1)芳心的第一种成分是良好的操守。(2)好性格也是芳心离不开的养料。(3)芳心需要乐观精神。
13.选文第①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叙述。从叙述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引出选文的论题,自然而不突兀。 1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培植一颗芳心?【拓展延伸】 示例: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多阅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操守和性格,储蓄乐观、包容等正能量,去感受体会生活的真善美,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04写作创新
15.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三是正反对比。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例文】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得大唐盛世太平。
38
14 植树的牧羊人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tā)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帐篷(péng) 水渠(qú)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蹋—塌)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暴—爆)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躁—燥)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逢—缝)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C)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解析:C项“说长到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句意。)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5.“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
示例:①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②勤劳:以勤为本本心牢。③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①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示例: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张海迪)
②从你最喜欢的名著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人物: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和品格: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品格:勤劳、意志坚强。
39
(3) 【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02课内精读
阅读“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我”再见牧羊人的所见所闻。
7.“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8.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
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9.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示例: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03拓展阅读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⑤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
⑥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中“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颤颤惊惊,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