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03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5.“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什么意思?
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1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8.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11
第二单元 亲情的温馨
5 秋天的怀念
01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n(瘫)痪 暴怒(nù) shì(侍)弄chuí(捶)打 .憔悴(cuì) 絮(xù)叨jué(诀)别 烂(làn)漫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D)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
C.约翰逊-弗里兹表示,美国是时候改变咄咄逼人的姿态,与中国进行合作了。 ....D.正月初一,同安区民俗文化展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惟妙惟肖的新春文化盛宴。 ....(解析:D项中“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工艺品等十分精妙逼真,不能修饰“文化盛宴”。)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5.你所在的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 示例:主题班会
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2)请你给母亲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
示例:不管身边还是天边,你总是把我牵挂;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你总是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你总是为我奔忙;不管快乐还是悲伤,你总是伴我身旁。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12
示例: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
感想: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很少有子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6.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7.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8.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9.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03拓展阅读
背着幸福上楼
许成文
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朵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了?
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果然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
13
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赘,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诓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年第3期)
10.结合选文,说说标题中的“幸福”指的是什么?【标题的作用】 一方面指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另一方面指孩子对母亲的感恩。 11.选文中母亲有哪些优秀的品格?【分析人物形象】
善良,为孩子无私奉献自己的爱不求回报;善解人意,撒谎说自己晕高,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
12.第③段的记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记叙方法及作用】
插叙,对文章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阐释了“我”要接母亲来家里住的原因。 13.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为什么用得好。【词语理解】 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揪”字和“求告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行为的无奈和不知所措,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减轻我的劳累,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14.选文末段“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主题】
既有被母爱的感动,又有对自己没能明白母亲的心而羞愧,表现母子情深。
04写作创新
15.本文在描写景物方面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语言朴素、简练。请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写法分析】白描手法,就是不用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本段写景使用白描手法,用最朴素、最简练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秋天菊花盛开的情景。无论是写景还是刻画人物,运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重点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并且所用语言要尽可能的简洁、传神。
【例文】正是荷花飘香的季节,整片荷田闪烁着金光。一朵朵的荷花有的带着水珠盛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似开非开,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采莲女来采摘。
14
6 散 步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 ...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竞—竟)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绝—决)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曲—屈)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贯—惯) 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