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容】

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11.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段作用】

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的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1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特征的语句,并做分析。【分析语句】

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 13.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运用了比喻,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14.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含义的理解。【结尾的作用】

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04写作创新

15.你家乡的冬天有何特点?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山和济南人格化,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的契合点。

【例文】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地,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赏析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典型例题】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的天气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强调济南是个宝地。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一般采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突出了??”的模式。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6

3 雨的四季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 静谧(mì) 高邈(miǎo)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彩棱镜(léng)淅(xī)淅沥(lì)沥 咄咄逼人(duō) ......2.下面每一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萌发 骄媚 衣裳 凄冷(骄—娇)(2)浇罐 干涩 铃铛 化妆(罐—灌) (3)粗旷 池畦 端庄 干涩(旷—犷)(4)冷冽 捷毛 屋檐 草垛(捷—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解析:A项,“看到”与“乡音”动宾搭配不当;B项,“超过”与“左右”矛盾;D项,“研究”与“了解”语序不当。)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比喻)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比喻)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拟人)

5.课文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一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③一切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一片绿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雨的交响曲。

6.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 ①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风

②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雨

(2)【活动二:写一写】收集含有“风”“雨”的词汇和俗语。 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闻风丧胆、兴风作浪。

俗语:雷声大,雨点小。__听风就是雨。__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__无风不起浪。

(3)【活动三:赏一赏】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一句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作简要赏析。

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赏析: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境的偏僻幽深。 02拓展阅读 家乡雨安琼

我不习惯带伞,嫌烦,嫌多余。衣衫湿透,犹如落汤鸡一般,时常引发感冒,大人叱责,同学嘲笑,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工作之后,也不带伞。对雨季来与不来,也并不在乎,你要

7

来就来吧,我以不变应万变,这雨砸在头上也不会砸出窟窿来,也就更加淡然视之。

后来也开始躲闪雨水了。还是青春期时就发现前额的头发日渐稀少,就怀疑自己太不把头发乃至自己当一回事了,这雨也许是掉发的一大缘由。

南方的雨,上海的雨,也真够绵密的。梅雨季节,身子老是有湿漉漉的感觉,雨伞也遮挡不住细雨纷扬。有一阵子是骑自行车上班的,那雨披裹在身上,像被包粽子似的,那雨帽还禁不住风的挑拨,时不时地掀开以示罢工了,感觉很是不爽。后来有车了,避开了不少风雨。当然,很多时候,还是有点厌烦这突如其来,频频造访的雨。雨,终是太多了,也迷蒙了天空,曾有过的诗意,也逐渐淡去。

到了大西北,到了南疆,并且工作生活了几年之后,领略了这里的干燥缺雨,忽然就生发了另一种感受。

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也见识过雨滴。那是在公路上疾驰。还没听到什么动静,就听当地司机说,看,下雨了!在他的指点下,才发现车窗挡风玻璃上散落着几滴雨珠,混浊黏稠。紧接着,又看见几滴弱弱地飘打在窗玻璃上,怯怯的,像一只只懦弱的小昆虫。后来也看见过雨势稍微强盛些的,密密匝匝地从天而降,但很是短暂,飘落的雨,沉没在虚土里,若有若无,显得孱弱而又委顿。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雨,那轻灵的雨,在深夜也突然来临。以她透明的身躯,舍生取义。裹挟着猖狂的尘土,坠落,毫不犹豫。翌日,一个阳光的日子。破茧而出,仿佛凤凰涅槃。我想追寻这一场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种传奇。

于是我十分想念家乡的雨了。

南方的家乡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沥沥的。飘洒在身上,有春天回归、大地回暖的感觉,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润。而夏天,雨经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晶亮清澈,对炎热一阵鞭打,酷暑多少退却了几分。那种凉爽清冽是难以忘怀的。

但白天我能有一种期冀吗?是的,想在喀什,淋一场家乡的骤雨,这一次我不会撒腿就跑。南方的雨季里,有来自天朝的诏书,要让戈壁变成一片雨巷。那飘渺中,还会走出一株株的丁香。就让我自告奋勇,作一回喀什的舞者。在雨中湿漉漉地飞翔。

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深秋的雨,也在与树叶相嬉戏着飘落,抚摸着我的脸庞,扑打在我的衣裳。虽有一种萧瑟之意,但我仍感觉心旷神怡,温馨氤氲。

我迎了上去。没有打伞,自然也不用雨披。

(《人民日报》2016年3月28日,有删改)

7.结合选文,说说“我”对家乡雨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情感变化】 漠然视之躲闪厌烦想念紧紧相拥。

8.结合选文说说家乡雨新疆的雨有什么不同?【内容理解】

南方的雨:绵密、多、晶莹清澈。新疆的雨: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若有若无,浑浊粘稠。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句子赏析】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南疆的沙尘暴比作巨大的茧,生动形象地写出沙尘天气的严重,同时“昏黄”和“密封”两个词语也写出了“沙尘暴”之严重,突出了雨的可贵。

1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选文末段的作用。【结尾作用】

内容上表现自己回到家乡,拥抱家乡的雨,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亲近之感。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8

4 古代诗歌四首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 澹澹(dàn) .萧瑟(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2)潮平两岸阔(开阔)(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 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示例: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 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2017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编习题(含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44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