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讲义
3、北京政府
① 1913天坛宪草 ② 1914年袁记约法《中华民国约法》 ③ 1923年曹锟贿选宪法 ④ 1925年段祺瑞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4、南京政府
①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约法》
国民类别: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建国阶段: 军政——训政——宪政
②1936年 五五宪草
③1946年宪法
5、评价 宪法成为证明政权合法性的标签,不是保障人权的法律。 (三)革命根据地时期
1、立宪背景 共产主义的政治试验 2、主要立宪
①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②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③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3、评价 ——“将革命进行到底” (四)新中国
1、立宪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2、立宪过程
① 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A、国家性质 B、政权组织和原则
C、人民权利和义务 D、国家大政方针
②1954年宪法 4章 106条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③1975年宪法 ——文革宪法 ④1978年宪法 ——文革后宪法
⑤1982年宪法 4章138条,31条修正案
3、评价 “革命尚未成功”,尚未开始从革命到生活的转化。 (五)一个半世纪中国历史的反思 人的解放三阶段:
① 1842——1949 头颅和膝盖(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② 1949——2004 肚子(温饱问题) ③ 2004—— ? 脑子
三、宪法的概念
(一)不同语境下的宪法内涵
1、西方宪法史的语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宪法学讲义(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