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结肠壁局限性增厚(箭头),形态不规则,肝脏发现多发大小不等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呈延迟强化。结肠镜:结肠内占位性病变,表面不光滑,并可见溃疡。 【五、诊断】
结肠癌并肝脏多发转移 【六、鉴别诊断】
1.结肠慢性炎症 2.肠结核 3.肠息肉或良性肿瘤 4.肠淋巴瘤 【七、讨论】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carcinoma of colon)及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发生部位约半数以上位于直肠,20%位于乙状结肠,其次依次为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但30岁以下的青年大肠癌并不少见。临床表现:早期常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可出现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腹痛;局部肿块及全身情况改变(右半结肠癌多见)。临床上习惯用Dukes分期:A期:癌局限于肠壁;B期:癌穿透浆膜;C期:有局部淋巴结转移;D期:有远处转移。
影像学诊断要点:结肠镜检及活检有助于确诊。X线:增生型: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充盈缺损周边的的粘膜破坏中断或见小溃疡。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肿块的轮廓。溃疡型:主要表现为腔内突起的龛影和“半月征”。浸润型:主要沿肠壁环形生长,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可见狭窄段粘膜呈锯齿状。混合型:常有两种以上的表现混合存在。CT:(1)肠壁增厚,增厚的肠壁黏膜面多明显凹凸不平;(2)腔内肿块影,偏心性,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与正常肠壁分界清楚,肿块表面可见小溃疡,呈火山口样;(3)肠腔狭窄,且为非对称性。(4)增强扫描可见较明显异常强化;(5)浆膜及临近器官受侵表现。
MRI:T1WI低或等软组织信号影,T2WI肿瘤信号增高,接近或高于脂肪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可见轻~中度强化。其他表现同CT。
与慢性结肠炎相鉴别:后者狭窄段肠壁较光滑,形态可变,无肿块影。
与淋巴瘤相鉴别:后者常发生于回盲部,CT上可见局部肿块和肠壁增厚,轮廓较光整,少有毛刺及周围浸润表现,常伴腹腔、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可融合成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消化系统医学影像病例讨论(1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