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朱祖振客家研究专题文集(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从族谱看古代中原汉人之南迁

——石城客家姓氏族谱调查札记

在人类社会中,人口流迁是通常的社会现象之一。-个国家即使是在和平安定时期,人口的多方位流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吧,解放初大批北方干部随军南下,而大都留籍冮南,60年代广大知识青年下乡扎根农村,多批量的支边人员,属于全国和区域性分配的历年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在外地落户的打工仔(妹),在“出国热” 中涌出国门的数十万留学生和定居海外的侨民,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更是频繁不已。总之,群体性的和分散性的、官方指派和民间自发的人口流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石城50年代初期的人口数在10万左右,属清末以前来邑定居的姓氏约100姓上下。石城属纯客县之一,这些客家子民的祖先几乎全是古代的中原汉人。远自秦末起,石城地域就开始有南迁的中原汉人居住,此后经过晋唐以后的历代移民终至形成石城的居民格局。1991年以来,为了追溯客家源流这一历史课题,我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发现县内尚存74姓谱牒,另有五姓族谱因“文革”、“ 破四旧” 而焚毁。这74姓的现有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5%左右。这些谱牒多数肇修于宋明二代,少数初修于唐季,它对于研究古代移民的客家史无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石城是客家民系的揺篮地之-,石邑客家姓氏的流迁史不也正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的缩影吗。缘此,特作如下札记文字,浅谈古代中原汉人之南迁。

大迁移的起因

人口流迁虽属通常的社会现象,但作为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就应该有特殊的引发缘由。秦始皇曾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镇守岭南,还有任嚣、赵佗率领的四五万楼船水师都是最早进入南国的中原汉人,其中大部分留籍赣粤。诚然这些仅仅是官方“移民”, 其后裔也不能算“客家先民”,真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是从东晋初年开始的.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惠帝期间,内部发生“八王之乱”, 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怀帝永嘉五年,汉国刘聪遣石勒歼东晋军十余万人,刘翟率兵破洛阳,俘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此“永嘉之乱”, 促使晋室南迁,也迁动了广大士民的大规模迁徙。这次中原汉人南迁之规模和持续时间之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族谱中对于这段时期先祖的南迁起因载为:

“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先世闻晋变,由莱州高密南渡”。

《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

“五胡乱华,东晋定鼎,诸钜姓世家南迁江左。吾姓自阳夏流寓会稽而家焉。” 《东山谢氏族谱》

“晋永嘉之乱,黄门侍郎颖从中原南渡” 《宁都林氏七修族谱》

“五胡乱华之际,温氏族人随中原士族南迁。” 《温氏族谱》

“东晋末造,暹公由平阳避乱兖州,转徙入闽。” 《巫氏房谱》

対于汉代移民谱牒记载甚少,唯钟氏族谱略有题及: “西汉末王莽作乱,后裔散逸四方” 《钟氏九修谱》

唐僖宗朝,北方发生了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起义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导致了历史上笫二次人口大迁徙,前后历时-个多世纪。

“唐僖宗时,溫钢宝避黃巢之乱自石城移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 《温氏族谱》

“唐博士十五郎公因黄巢之乱,唐乾符乙未由洪州避居石城乌都陀” 《许氏十修族谱》(小松蜀口)

“当唐季黄巢兵乱饥馑,官厅征办军粮,催科严逼,困蹙难支。裔孙显公等由陈留县徙居福建宁化永丰里,唐乾符二年,文敏公偕弟文景。避乱过江”

《太原伊氏绿水分修族谱》

“嵩公为武昌太守,因唐代避黄巢乱,扶母归隐虔化(今宁都县)东温澜,转移陂阳乡竹子坝”

《寒谷张氏族谱》

“陈郎于唐晚期避黄巢乱,由中原徙永丰藤田,又迁宁都小布” 《宁都安定胡氏族谱》

五代国时期,时局多变,为避乱人口迁移仍然不断。 “至后唐,又为五代战乱逼迁左右”

《济阳江氏家谱》

“原居山东,五代时因战乱南迁” 《宁氏统修族谱》

“值南唐时变,于宋开宝八年(975年)迁永丰螺溪白沙而居” 《兰陵肖氏九修族谱》

历史上笫三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一段时期,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开封,北宋亡。大片北疆落入金人之手。次年赵构(宋高宗) 在南京(今河南商丘) 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宋室南迁,困难重重,带耒了大规模的中原汉人南迁。

“宋末乱世,由江西石城入宁化” 《魏氏族谱》

“因高宗南渡而客籍金陵” 《龙岗邓氏七修族谱》

“予家以南宋渡自山东嘉祥而迁闽之晋” (《新坊廖氏七修族谱》) “二公皆宋末南渡来迁石邑” (《新田魏公一修族谱》)

此后宋元交替,元明与明清鼎革,朝廷纷争诸侯内战,农民起义而带来的兵燹战祸促使了中原汉人的再次南迁(包括已在南方的原中原汉人的继续迁徙)。族谱记载:

“后金元扰攘,中州沧陷,故家旧族,转徙不常” “宋元鼎革,兄弟避乱入闽于宁邑” 《东海郡徐氏宗谱》

“宋微元兴,兵寇扰乱,焚毁室庐,列祖播迁” 《石城县丰山许氏九修族谱》

“迨玄郎、元郎元贞元年白鹭树下避乱,徙居石城上水白土” 《宁邑太原郡王氏十二修家谱》

“德钦公避元末蔡五九之乱,由北屏山来辟草开荒,卜居于此” 《石城丹溪李氏十修家谱》

“十六代裔孙友仁字贤吾(1598—1648)因明末世乱,迁江右石城西乡珠坑田尾坑居焉” 《石邑塘台张氏族谱》

“咸丰五六年,贼势猖獗,先攻宁州??,料不能守,先空城逃走。” 《石城陈坊陈氏族谱》

历史上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战事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战祸引起了社会严重的动荡不安,导致的大幅度的人口迁徙。由于历史上的战事多发生在北方,故人口迁移的主体方向是自北而南,当兵灾殃及南方时,南方的百姓同样要设法迁徙,到比较安全的地方避乱。避战乱成了北民南迁直接原因,当然这主要是指大局性的整体性的。至于局部的和分散的迁徙活动则可能有多种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到比较安全的,易于保全自己的家族(家庭),易于谋生,易于发展生产的地方去,这些诸多原因,族谱均有记载。

“宣诚公,仕高宗,建炎官大卿中政大夫,因阉宦作祟,天下乱之,父子留住张家湾” 《湖头清河郡张氏十二修族谱》

“十五世渡江,耻事新朝,迁江西庐陵吉水县吉阳乡” 《鲁国郡大由河背曾氏五修族谱》

“蕃公次子衍公为临川郡守,遂世居临川城南而家焉” 《石城陈坊陈氏族谱》

“澄亨,字克恭,讳亨,明正统十三年任湖广平江县县丞,卒于官,后裔留籍” 《石邑坊郭里礼源胡氏族谱》

“后因丁口蕃衍,吾世祖伯温公三子怀积公等,于嘉靖时迁于石城交溪等处居焉” 《石邑交溪姜氏族谱》

“天成天礼同居一处,后因军备难充,礼房迁居睦富” 《石邑坊郭里礼源胡氏族谱》

“十九世讳仕通号必和,由南安初迁赣州洗马巷,继迁水茜坝,自明洪武间贸易迁居豫章赣石中里洋潭吞口

《宁都县衙背傅氏初修族谱》

“八传少梅讳圣长居宁都固村,不耐彼烦,剧欲远徒,以遂清高,近得石城陂下,爱其土沃风淳,于南宋末年徙居屏山陂下”

《雁门童氏五俢族谱》

“洪武初,忽罹彭祥之役,且有龚顺信妖术速祸,疫亡殆尽,所孓遗者陌达而己,乃徙今良溪,构居浪陂下”

《石邑龚氏七修族谱》

从现已查阅的74姓150余种族(房、家)谱来看,他们的祖先多是东晋初,唐末、南宋初因“世乱”而南迁的,“避乱”是士民大迁徙的直接原因,历代战乱造成了历代大规模的中原汉人的南迁。而宦游留籍、外任留籍、充军、逃荒、谋生等正常人口自然扩散分居则是分散的个体式的迁移。人口的迁徙活动是永无休止的。

大迁移的路线

历代中原汉人之南迁是没有固定路线。长达数千公里的长江、汉水、淮河处处可以渡江。渡江以后可以先抵浙江、亦可先到江西或湖南而后再择路南下。从石城现存谱牒资料来看,过江后的中原人主要是沿着四条路线南下的:第一条是过江后由浙江直接进入福建,而后再南赴广东,或择西入赣南;第二条是自弋阳上饶等地进入福建的蒲城、崇安等地,而后散居闽北各地定居。第三条是由九江、南昌溯江而上,西路至庐陵吉水、泰和、永丰等地,或再南下赣州,东路至临川、南城、南丰、广昌进入石城,西路往往再经兴国而向东至宁都、瑞金、石城、而后再迁福建广东;第四条路是直接由赣东之临川南下至南丰向东择路福建邵武、建宁、长汀、宁化等地,有的再西择石城。至于直达湖南或广东的族谱记载甚少。

由于修谱的时间不同和纂修人员对先祖迁移资料的占有情况各异,故对本族的源流考证文字亦相差甚远。有的能将本支直系先祖一代代写清,迁移路线明确可信,有的则从中段或末段写起,有的连哪里迁来都不甚了然。

从石城这些各家姓氏的谱牒看来,他们的先祖大多数是因“永嘉之乱”“黄巢之乱”“宋室南迁”“元乱”而南迁的,这种南迁断断续续的走走停停,有的只花几年或几代就来到石城定居,有的则经过数代或十几代才转辗迁到了石城,自北而南的漫长迁移路线留下了客家先祖们的艰辛足迹,与南国的“土著”一道创造灿烂的江南文化。

十多个世纪的人口迁移史使石城成了早期的客家区域,也成了中原汉人南迁途中的重要中转站。

石城主要客家姓氏流迁路线

温 姓

太原—台郡(浙江)—钱塘—永嘉—虔州(赣州)—虔化(宁都)—石城 陈 姓

江州—宁都—石城

河南—九江义门—宁都—石城

汝南—豫章—临川—崇仁—乐安—吉水—永丰—石城 —宁都—于都—石城

颖川—江州—临川—虔化—石城 黄 姓

江夏—延平(闽)—邵武—石城 赖 姓

颖川—松阳—虔化(宁都)—石城 刘 姓

彭城(徐州)—金陵—虔州—虔化—石城 彭城—抚州赤栏门—建宁—石城 王 姓

山东—建康(南京)—虔州—广州—宁都—庐陵—永丰—石城 高邮—西山(南昌)—宁都—宁化—石城 李 姓

河南—德州—赣州石城渡—宁化石壁—上杭 广昌--石城半迳--宁都东龙 抚州直栏门--虔化曹顿--石城丹溪 南京--抚州赤栏门--宁都--石城上庄

洪都西山--抚州直栏门—宁都淋池—广昌新安—石城上湘 赤栏门—宁都淋池—福建河州—虔化东龙—石城石坑里

宁化凤凰山东岭下—石城小姑—珠坑高玑窑前—横江杨梅岭下—高玑窑前 宁都东龙—珠坑良溪 宁化安远—高田江下 宁都—高田街李家湾

张 姓

河南固始县—袁州—宁化—石城 许 姓

河南杞县—金陵—南昌—赣州—石城 邓 姓

河南固始县—金陵—虔化—石城 廖 姓

洛阳—永嘉—虔化—石城 郑 姓

莱州高密—豫章西山—宜黄—石城—宁都—石城 吴 姓

延陵—南丰—漳州— 石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朱祖振客家研究专题文集(7)在线全文阅读。

朱祖振客家研究专题文集(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010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