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1)整体性原则;(2)均衡原则;(3)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7、法律体系:
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鬼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理。
8、法律体系的特点:
(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2)法律体系是一个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3)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4)法律体系是客观发展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
(1)宪法法律部门;(2)民商法法律部门;(3)行政法法律部门;(4)经济法法律部门;(5)社会法法律部门;(6)刑法法律部门;(7)诉讼与非诉讼法法律部门。
(三)法律规范
11、法律规范:
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是法律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
12、法律规范的特点:
明确性、具体性、反复适用性。
2
13、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①行为模式;②事实状态;③法律后果。
14、法律规范的分类:
①授权性规范、义务规范和复合规范;②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③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④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四)法律结构
15、法律结构:
指法律应具备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内容、形式及相互间的关系。
16、法律形式结构:
①法律名称;②制定时间和制定机关;③法律正文;④目录和附件。
17、法律实体结构:
①立法宗旨(目的);②适用(调整)范围;③主管机关;④行为规则;⑤违法处理和奖励;⑥名词(术语)含义、解释机关、施行日期、废止条款等。
(五)法律语言
18、法律语言:
是指表现法律内容的文字、概念、句式、标点、符号等,它是立法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19、法律语言的特点:
(1)科学、准确;(2)明确、肯定;(3)严谨、一致;(4)简洁、扼要。
20、法律语言中的概念:
指反映一定社会关系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的属性或意志表现形式,一般称法律概念,或称法律用语、术语、名词。
3
(六)法律责任
21、法律责任:
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有两层语义:
一是法律责任关系,一是法律责任方式。
22、法律责任的特点:
①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即主体A对主体B的责任关系;②法律责任还表示一种方式,即承担或追究否定性、不利性后果;③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④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23、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责任主体;(2)违法行为;(3)损害事实;(4)因果关系;(5)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24、法律责任的分类:
(1)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诉讼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2)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3)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4)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25、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是指承担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如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赔偿损失等就是这种责任方式的具体化。
26、归责原则:
法律责任的归结,简称归责,指针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的活动。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①责任法定原则;②因果联系联系;③责任相称原则;④责任自负原则。
27、免责及其条件:
免责条件是指对行为人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一般来说,私法责任与公法责任是有明显别。(1)私法的法定免责条件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定免责条件,一是意定免责条件。法定免责条件主要是不可斥力;意定
4
免责条件包括①权利主张超过时效;②有效补救;③自愿协议。(2)公法的免责条件除了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之外,还包括①超过时效;②自首或立功;③当事人不起诉。
(七)依法行政基本含义
28、依法行政:
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29、依法行政的本质:
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
30、依法行政的主要特征:
(1)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2)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3)依法行政中的“法””,首先必须是体现国家和人民整体意志,反映社会进步发展规律的法,而不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其次,“法”应主要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其他政策办法不能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再次,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4)依法行政中的“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先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法律独具的至高无上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是约束行政权力任意专断的最有效的手段;(5)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政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
31、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2)法律保留原则;(3)职权法定原则;(4)行政合理原则;(5)行政公开原则;(6)行政诚信原则;(7)信赖保护原则;(8)权利救济原则。
32、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
5
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和制约。具体体现在:一是体制方面,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部门的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二是在法治方面,行政活动有法可依,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违法行为得到纠正或者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三是在机制方面,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权利与责任真正统一的决策机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政监督机制基本完善,监督效能显著提高。四是在观念方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法律观念明显提高,对法律信仰和忠诚,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八)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33、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1)行政主体合法;(2)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3)行政机关违法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35、依法行政主体:
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行政主体的含义:(1)行政主体是一种国家或社会组织;(2)行政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3)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或社会组织;(4)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的国家或社会组织;(5)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6、行政执法人员含义:
(1)行政执法人员是个人而不是组织;(2)行政执法人员代表行政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通用法律知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