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规模聚集、围堵、扰乱项目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聚众堵路等严重堵塞项目施工道路的行为; (4)聚众阻挠、我项目施工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5)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6)其它严重危害项目安全、秩序的群体性行为。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6)《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第423号); (7)《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8)《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2004]22号 (9)《北京市工资支付条例》
(10)《北京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11)《北京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暂行办法》 (五)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群体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以下简称突发性事件)管理工作应根据不同
26
类型事件的特点,依据不同的原则进行。遵循“分级负责、预防为主、教育疏导、快速反应、依法办事”的方针,快速处置,缩小影响,控制局面,稳定职工队伍,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将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总体原则
(1)分级负责原则。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进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行政管理部牵头接谈、相关职能部门主谈,涉访部门劝返,行政管理部维护秩序”的现场处置工作格局。
(2) 预防为主原则。及时了解、掌握和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3)教育疏导原则。以教育疏导为主,做到谈清问题、讲明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防止矛盾激化。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快不宜慢、宜疏不宜激。
(4)快速反应原则。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反应快速,应对正确,依法果断处置。
(5)依法办事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解决职工及周围居民反映的问题;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来访接待程序,及时果断处置突发性事件,坚决制止各种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
2、细则
(1)建立应急工作体系,形成管理网络,有效控制解决恶意讨薪、群体
27
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2)保证工程款中劳务费部分的按时支付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协调和指导工作。
(3)及时召开我项目稳定工作会议。
(4)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应急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和演习,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落实小组、队成员应急处置的良好状态,及时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实施应急行动。
(6)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我项目防范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我项目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我项目人员依法依规维权行为。 (7)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我项目劳务费排查、结算、兑付争议调解和突发事件处理。
(8)组织协调我项目稳定工作,对存在的隐患积极制定预案,主动开展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如发生群体性事件,各单位领导小组应负起责任,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
(9)根据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启动预警机制后,项目劳务管理员必须负起责任,关注外施队伍动向,重点是存在以下问题的队伍: 未签合同和未结算、底数不清;
采取综合分包形式,劳务费与材料款区分不清;
28
拖欠劳务费数额较大; 项目未直接管理的外施队。 (六)应急策划 1、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事件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抢救伤员突发事件接警与报警事态控制救护车辆医护人员总值班室专业人员支援人员应急指挥机构企业抢救队伍专业医疗机构启动预案专业抢救队伍视情况汇报政府疏散相关岗位人员疏散周边居民维持社会持续疏散现场所有人员 2、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需
29
要,在不确定诱因和不确定时间中,突然爆发的公开干扰正常工作和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行为。 3、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项目部领导小组 公司应急指挥机构 现场治安 组 交通保障组 紧急疏散组 医疗救护组 综合协调组
突发事件发起源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考古土方渣土外运施工组织设计(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