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8.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9.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0.1—6的乘法口诀:
11.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扩展资料-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负角、正角、0角这几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扩展资料-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4.使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5.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3.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4.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平均分的意义、表内乘法、简单的除法; (2)乘法口诀求商;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除法: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例:300÷25÷4=300÷(25×4)。 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例: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例:9÷3=3,3就是完全商。 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例: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2.2—6的乘法口诀:
3.直角: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 符号:Rt∠
4.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5.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6.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7.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8.7、8、9的乘法口诀:
9.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10.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1.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6年级全)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