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对获取、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第(1)题,海运的突出优势是运量大且运费低,但运速慢,适宜运输大宗不急需的矿产资源等货物。第(2)题,结合材料2中三城市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对比分析回答。第(3)题,据材料3、4,2005年广西GDP大于重庆;而三城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北海。第(4)题,由材料1可看出,北海、钦州、防城港均位于北部湾,距离近,港口数量多,腹地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城市化水平低(30%以下)。第(5)题,结合港口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
(4)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4.(2010年安徽蚌埠模拟)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山,发源于该山的B河的名称是______河。
(2)从西汉到唐朝时期,C走廊是“丝绸之路”主线的必经之地,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①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口与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我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协作加强,建设了中哈石油管道,试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分析该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解析:第(1)(2)题,以历史区域的地图为背景,但特殊的地理事物还是很明显,如塔里木河、咸海等,从而判断A山和B河流的名称。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该地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生产较发达,人口众多,而当时海洋运输还不能实现。第(3)题,考查中哈石油管道经过的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大陆内部,民族矛盾和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都会影响其建设。
答案:(1)阿尔泰 额尔齐斯
(2)该走廊(河西走廊)北面是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干旱;南面是祁连山(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利于通行 有祁连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走廊地形平坦,绿洲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古代仅依靠陆地运输
(3)地势(经过天山)起伏大,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跨国界,需要两国协作 15.(2011年无锡模拟)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说明原因。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线,简述你的理由。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______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流沿岸,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2)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3)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4)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沿线,应为工业区。
答案:(1)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2)水位较浅,大型船容易搁浅 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B 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4)工业 在城市外围;沿铁路线分布
16.(探究创新题)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下图是两岸开放的港口和台湾首航船只的运输路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通”后,海峡两岸的旅客,一般多选择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物运输多选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2)台南的新鲜水果、花卉运到上海,宜选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未直航前,台湾和大陆间的人员和货物往来,需经香港转口。与直航相比,转口香港有哪些局限性?
(4)台湾首航的各大陆港口中,属于内河港口的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其成为重要内河港口的区位条件。
[解析] 航空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效率最高,海运则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廉的特点。太仓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宽广,但是泥沙淤积量大。 [答案] (1)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速度快 海运 (2)航空运输
(3)增加了中转环节,易造成运输物资的损耗;延长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的时效性;拉长了运输路程,提高了运输费用。
(4)太仓 区位条件: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流的右岸,江阔水深,有利于船舶的通行和停泊;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筑港和货物的装卸;有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后盾,腹地广阔,经济发达。不利条件:位于长江河口地区,河流沉积作用强烈,容易造成泥沙淤积。
17. 如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出A、B两地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概况。
(2)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具体重点采用哪些运输方式(铁路、公路、
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
(4)根据图中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市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
(5)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 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
【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分布及等值线判断,A地为沿海平原,近海,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较远。第(2)题,线路兴建一般要经过居民点,山区应沿山谷延伸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第(3)题,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货物、运距及坡度、河流水文等,本图因缺少比例尺、资源信息及相关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应气候及水文状况而无法去选择。第(4)题,从港口建设的陆域与水域条件,即建港腹地和停泊航行条件,应确定M地(如图)。第(5)题,港口经济腹地是其所联系和影响的地区,因而A、B间的交通线路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也增加了A地的资源供应地,对B地而言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1)A地为沿海平原区,距海近,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远。(2)见下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甲线路:连接居民点,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沿线地形较为平坦,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经过峡谷地段,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大)。乙线路: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较短。
(3)最少说出两点: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短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资源)的信息,不同的货物运输方式不同;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冰期)、气候条件等不明。(4)见图中M点。离C城更近,陆域较为广阔,地处于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5)对A地:①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A城市的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第三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四个国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全长约15 157千米,比目前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里程要短3 000千米左右。 材料二 三条亚欧大陆桥路线图
材料三 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1)由材料二中图可知,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其东西两端濒临的海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①是________海,②是________运河。 ②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3)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自西往东 ( ) A.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
B.自然景观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地域分异的变化特点
C.沿途可以参观凯旋门、克里姆林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等名胜古迹 D.在我国境内跨越地势三级阶梯
(4)下列关于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避开了高寒和沙漠地区,相邻港口无封冻期 B.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市场前景广阔
C.连接了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同时这些海港又是重要的航空港 D.大陆沿线资源丰富,但各国经济互补性较差 (5)简述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三条亚欧大陆桥图和西亚及周边地区图为背景,考查第二、第三亚欧大陆桥的相关知识及海运、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第(1)题,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向西经陇海—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终点为荷兰的鹿特丹港。连云港临黄海、鹿特丹港临北海。第(2)题,由图可知,①为地中海,②为苏伊士运河;与铁路运输相比,其特点可从速度、运量、投入、成本等方面回答。第(3)题,沿该大陆桥自西向东,降水先减少后增多;该大陆桥不经过莫斯科,不会参观到克里姆林宫,在我国境内跨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第(4)题,由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路线图可知,该线连接了亚、欧、非(支线连接非洲)三洲,所经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且各国间经济互补性较强。第(5)题,它沟通了亚欧大陆两端的联系,是一条最便捷的通道。
答案:(1)陇海—兰新线 黄海 北海
(2)地中 苏伊士 速度慢,运量大,投入少,成本低。 (3)B (4)D
(5)沟通大西洋东岸地区与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之间的联系。 20.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城市、交通、商业中心简答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