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个好人去世了,大家都很悲痛,人们唱起挽歌,奏起哀乐,真是四面楚歌。(这成语原指项羽军队被汉军层层包围,项羽夜间听到汉军都唱楚歌,大惊,后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3.这个村建起联防队,加强夜里巡逻,以防不法之徒登堂入室。(这个成语原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境界)
怎样避免“望文生义”呢?一要追本溯源,尽量搞清成语的原意;二要记住准确使用某个成语的典型例句,并以此为“尺子”测量其他例句。
注意褒贬色彩
不少成语具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稍不注意,极易造成失误。失误的类型有: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口语色彩强的成语误作书面色彩强的成语。下面例句选自历年高考试题,请你分辨一下它们错在哪:
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5.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质量攀登。
6.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7.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例1中的“雨后春笋”本应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用于褒义。例2至例6均属贬语褒用。例2中“无所不为”与“为所欲为”一样都是贬义词,显然不能用于句中“年轻的科学家”,可将“无所不为”改为“无所畏惧”;例3中的“趋之若鹜”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明显含贬义;例4中的“处心积虑”也含贬义,与句中对“新上任的领导”有褒奖意的感情色彩相悖;例5中的“洗心革面”,“洗心”原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整个成语比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而句中所述刊物并无过错,谈不上“悔过”,刊物讲究创新,应该赞扬才是,“洗心革面”的感情色彩恰恰与此相反;例6中的“蠢蠢欲动”贬义色彩更明显,应改为“跃跃欲试”;例7中的“半斤八两”是口语,而句中的“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各有千秋”有较为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两者同用于一句,语体色彩不协调。
辨别一字之差
有些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下面的例句中有的成语就存在“一字之差”问题,你能分辨吗?
1.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就会变成“白字先生”了。
2.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时不我与,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他先反复思考,然后执笔成文,又不厌其详地推敲修改。
4.在这样大的城市里,我们要想逮住他,真好像海底捞月,但他今天却自投罗网了。
5.他文思泉涌,一蹴而就,不到一小时三千字的文章就写完了。
如果你觉得分辨起来有一定困难,我就提示一下吧:“不以为然”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把它放在心上);“时不我与”应改为“时不我待”(时间不等待我);“不厌其详”应改为“不厌其烦”,突出他非常耐心;
“海底捞月”突出“一场空”,改为“海底捞针”才突出难度大;“一蹴而就”,改为“一挥而就”,写文章动“手”不动脚。
防止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事,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特定时态。如果把握不准,就会把用来比喻、形容、描绘甲事物的词语误用于乙事物。历年高考题中此类误用颇为多见。如: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2.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并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3.古人中并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4.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例1中“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形容技艺高超,多用于工艺美术作品,句中“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的杰作,用“巧夺天工”形容显然搞错了对象;例2中的“一劳永逸”是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可见这一成语应用于人,句中误用于“局势”;例3“汗牛充栋”指书籍极多,使拉车的牛累得流汗,把整个屋子都堆满了,句中误用于刻苦学习的人,搞错了对象;例4中的“蓬荜生辉”属谦词,只能对己,如“你把你自己创作的这幅画送给我,真使我陋室蓬荜生辉”,句中将它用来对他人,不当;例5中的“如数家珍”比喻对所列举或叙述的事物十分熟悉,好像数自己家中的珍宝一样。句中老王对自己收藏的“宝贝”的确很熟悉,在这一点上与成语“如数家珍”吻合,问题出在比喻词“如”,既然是比喻,那么所熟悉的对象就必须排除“家珍”,否则就会出现本体和喻体是同一事物这一逻辑错误。
要防止对象误用,主要的途径是对成语的理解须细致到位,由对意义的理解扩展到对对象的明确,力戒“不求甚解”和“张冠李戴”。
读成语 找人物
不少成语都与某个特定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相关,请从下列成语中,各找出一个与之相关的人物。
1. 负荆请罪 2. 东山再起
3. 鞠躬尽瘁 4. 高山流水
5. 约法三章 6. 纸上谈兵
7. 孺子可教 8. 完璧归赵
9. 望梅止渴 10.闻鸡起舞
11.投笔从戎 12.请君入瓮
答案:
1.廉颇 2.谢安 3. 诸葛亮
4.俞伯牙 5.刘邦 6. 赵括
7.张良8.蔺相如 9. 曹操
10.祖逖 11.班超 12.周兴
六、练习六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修改的言论,文章或著作,说明其质量高。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 雨。形容风调雨顺。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 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
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乐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 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例,那些反动文人,除了~,替他们的主子帮腔以外,还能干什么呢?(含贬义)
对簿公堂(庭):对簿,受审时根据诉状核对事实。公堂,旧时审理案件的地方,即今所指的法庭。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
大快人心(人心大快):快,指痛快。指决议、举动、结果完全符合人心,使人们非常痛快。多用于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的场合。作褒义用。
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 没有差错。
久假不归:假,借用。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语本《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
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本指尚可振奋人心。后用以表示还比较令人满意。 万人空巷:大家都 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 空了。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例:贝尔格莱德万人空巷,人民纷纷集会、游行,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 涣然(若)冰释:涣然:也作“焕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像冰融化一 样流散消失。比喻嫌隙、疑团、误会等完全消除。
空穴来风:穴,洞孔,来,招来。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后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语乘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望文生义的成语(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