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成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其中,有5个国家级考评员,1名高级讲师,有于东湘等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唐荣胜、何绍斌2名市级专业带头人和刘辉、钟会河2名校级专业带头人,主干课程教师有欧义平、杨国斌、吉中滢、陈荣庭、朱毅、汤艳、唐云妹等,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培训经验。生师比为21:1。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坚持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结合、实习产品与生产产品相结合,入厂教育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动手能力训练与职业习惯、工作作风培养相结合,实习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相结合”的六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体系,并将它分成基本操作技能模块、电子产品制作、调试技能模块、电子产品维修技能模块、计算应用技能模块和创新模块五大模块。实现了集中实践教学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单元联系与综合练习合理配臵、有机联系。在实践教学考核的过程中,采取笔试、动手实操、综合分析报告与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
(2)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习基地主要采用项目教学和生产案例现场教学,然后分组在企业车间进行训练。使学校、产业一体化,生产、实训一体化,技能训练、素养培养一体化,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在项目训练过程中,
- 11 -
有企业技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在师资培训方面,我校按照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顶岗实习等环节组织实施,对项目训练进行严格考核。
5、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1)资源平台
学校连接了1000M光纤网络,有线网络连接到全部建筑物,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所有区域,师生在校园内和实习基地基本上做到了随时随地无线上网。
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组建了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学校网站(www.hnnyzz.net),包括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
(2)教学资源
专业教师开发了《电子技术生产工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技能与实训》、《电工技能与考证》等课程的校本教材,包含项目教学教材、实训教材、实训课件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同时还建立了考核题库,制定了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自制及购臵了专业主干课的视频教学带及相关软件,建成了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该专业面向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每年举办多期培训班,先后开展了“电子产品维修”“电工操作”“家用电器维修”“手机
- 12 -
维修”等应用技术的推广与咨询。每年举办4期——6期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在1200人次以上。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培训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为本地企业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员提供项目和技术咨询,每年为本地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万元以上。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和培训教师、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3、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加快经济和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训基地带动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实验实习基
- 13 -
地的建设,做大做强。培养培训大批素质优良的电子技术类技能型人才,为区域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基本思路
以基地硬件环境为前提,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队伍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带动实践教学资源的改革创新,提高生产性实习实训质量,增强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确保基地建设高效益、有特色。通过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改革、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培养出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能型人才。
(1)采取“厂校结合”模式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基地通过与优质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2)立足校企双方需求,找准利益共同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和社会多赢。
(3)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对生产性实训的组织、管理与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电子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区域经济
- 14 -
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联合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三年建设,把本实训实习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
2、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目标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重点,由我校、宁远硕宁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锦乐星电子(宁远)有限公司发起成立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对基地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将该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技能培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产品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的“产教一体化”基地。
(2)硬件环境建设目标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以满足本专业在校生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新建一栋培训楼以满足1000人次的社会培训和500人次的外校学生年实习任务。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完成电子技术相应工种的高级技能鉴定工作和其它行业性培训认证。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三稿)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