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优化后处理软件以及CDMA系统仿真软件。目前主要从事CDMA网络性能、业务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系统。
联系电话:62282921办公地点:明光楼7层
刘辛越
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同啜钢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技术。 联系电话:62282921联系人:啜钢老师
李广成
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同啜钢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宽带移动多媒体技术。 联系电话:62282921联系人:啜钢老师
李旭
中国联通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刘元安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
联系电话:62283222Email:lixu@chinaunicom.com.cn
杨鸿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精品课程《通信原理》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基础实验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IEICE会员。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先进个人。1964年生于甘肃岷县,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7年硕士毕业于北邮无线系。1988年起在北邮任教。其间于1996-1997在法国ENST进修移动通信。89年任讲师、98年任副教授、03年任教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讲本科《通信原理》及硕士《无线通信原理》。科研经历包括数字微波、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参加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课题―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理论和高性能软件‖中的子课题―移动通信中高性能算法的研究‖,北邮-Qualcomm合作课题―cdma2000关键技术‖等。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一项863课题―A3IR:基于ACK的自适应异步混合ARQ技术‖,一项华为合作课题―基于OFDM的AMC及HARQ技术‖。目前负责北邮-VIA-telecom合作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或主编教材著作4部。目前主要研究兴趣是LDPC及其他编码调制技术、多天线技术、OFDM技术等无线物理层技术。研究生招生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方式:yanghong
程卫东
女,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实验室副主任。199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自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作,先后从事并负责模拟移动通信网(TACS)、数字移动通信网(GSM)联网工程和数字移动通信网(GSM)国际漫游业务相关技术方案制定和项目的实施,移动增值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新产
品开发和业务推广。近五年来,主要负责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包括负责移动通信网络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并建成了一个由多网络环境和多业务平台构成的通信网络试验环境,为新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网络规模和技术先进完备方面列国际前位;同时负责通信技术各专业领域的测试技术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和设备检测等工作,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IP和数据业务领域的测试工具开发并得到具体应用。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分别获信产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并申请了多项专利。研究生的招生方向是移动通信,在研究生培养上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研究生将参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和各类试验测试工作。与杨鸿文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硕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联系人:杨鸿文
全庆一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 联系电话:62282631
楼培德
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62年1月生,博士。1992年至1994年担任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1992年至1996年连续二届担任过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1995年至1998年担任过电子工业部通信产品与装备司无线处处长;1998年至2001年担任过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司通信处处长。现兼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CMCA副秘书长和CMCA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MobNIC执行秘书长。
曾经承担过电子工业部、科技部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部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荣誉,获得过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奖和青年科技奖荣誉;曾经主导过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重大发展的国产化专项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曾经担任过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CMCA国产手机首脑论坛的首届主席。
现在主要研究兴趣:移动终端的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终端和业务测试技术的研究、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研究开发、移动通信文化产业政策和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硕士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终端和系统测试,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信息化。
联系电话:13910230189电子邮件地址:peterlou@263.net
乐光新
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有线电通信工程系,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教学特别顾问、教学督导组组长、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交换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国防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1979年和1990年分别赴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进修。自1959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和组织过多项重要的科研开发项目,如301工程(H01圆波导通信系统),701工程(东方红卫星地面数据传输),6401工程(同轴电缆中的数据工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编写《数据传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年主编《数据通信原理》(人民
邮电出版社),均获邮电部优秀教材奖。最近参与和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邮电部重大科研、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现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60,62281645办公地点:明光楼811
郝建军
男,副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4月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理论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及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项目,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宽带信息网络、高速无线Internet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1643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李剑峰
高工,硕士生导师,与乐光新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165
李秀川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乐光新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尹长川
副教授,博士,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与乐光新老师为同一导师组。1998年1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多载波传输与编码调制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译著4本,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1645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纪红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信息网络、移动通信、宽带无线Internet、移动IP、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参与和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曾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工科组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企业特聘教授等奖励。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刘丹谱
教授,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和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分别于1993和1998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本科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其中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任副研究员,2005年1月至5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修。多年一直从事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天线和空时编码等无线传输技术方面的研究,参加完成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现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超宽带物理层传输理论和技术研究,无线个域网MAC层接入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等,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和教辅2部。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电子邮件:dpliu@bupt.edu.cn
罗涛
男,副教授,博士,2002年7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电信工程学院任教。近年来一直从事无线衰落信道中的多天线(MIMO)、多载波(OFDM)传输与编码调制理论的研究工作,参加和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译著和专著多部。目前正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MIMO-OFDM的未来高速蜂窝因特网自适应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1645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刘志勇
男,兼职硕士生导师,1965年出生,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互联网业务部总监,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工商硕士,工学硕士。1987年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91年取得硕士学位后调入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先后任规划建设处副处长,省局副总工,综合规划处处长,2000年任山东省公众信息业务局局长,2001年调到安徽省电信公司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工作至今在国内外通信会议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内容涉及移动通信,传输和数据通信,其中一篇获美国IEEE通信学会优秀论文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联系电话:62282289办公地点:明光楼811室
桑林
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宽带接入、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参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企业合作进行的应用课题。研究方向:无线接入与宽带通信。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199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联系电话:010-62282241(O); E-mail:sanglini@bupt.edu.cn
陈建亚
教授,1951年4月生,硕士生导师。中国广电工业协会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TS-T204标准制定组中国区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交换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承担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多项大型科研项目,80年代末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编著有―现代交换原理‖、―现代通信网监控与管理‖、―可编程交换技术‖、―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等多本教材和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经费较充裕。目前主要从事软交换技术、NGN网络管理关键理论和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及无线接入。 联系电话:62283592办公地点:明光楼814 Email:jychen@bupt.edu.cn
邓泽林
高工,1967年9月生,硕士生导师,与陈建亚教授为同一导师组。现任北京威奥特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长期从事通信网、智能网、ISDN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通信、交换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发表论文8篇,科研经费充裕。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及无线接入。
联系电话:62283592(联系人:陈建亚)Email:dengzl@wayoutcom.com
余浩
男,1971年7月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与陈建亚教授为同一导师组。199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2001年10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研究所博作博士后研究。自1995年开始,一直从事宽带交换、高速路由及下一代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下一代网络技术及智能信息系统,与企业界有密切联系,科研经费充裕。研究方向:下一代网络及无线接入。
联系电话:62286788Email:yuhao@bupt.edu.cn
孙礼
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宽带接入网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参与数字交换机设计、路由器、IP语音网关的研制以及国家863项目个人通信子课题\试验网设备和成网的研究\。研究方向:网络技术与无线接入。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199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电话:010-62283592(O); E-mail:sunli@bupt.edu.cn
蔡安妮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八五和九五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其中1998年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选入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三);―九五‖完成的国家计委重大部门专项获得200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邮导师联系方式(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