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邮导师联系方式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北京邮电大学原电信工程学院

导师介绍(较早的介绍)

电路与系统专业

周正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曾主持或参加的有关电路网络理论、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神经网络与智能信号处理在通信中应用等多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原邮电部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基于蓝芽技术的移动计算设备及智能信息处理等。周正教授是中国通信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会员;美IEEE会员;中国蓝芽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秘书长;中国数字化产业联盟蓝芽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蓝牙组织SIG-TF9中国工作小组成员。硕士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赵成林

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蒋挺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室

张陆勇

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无线宽带数字通信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及技术报告二十余篇.研究领域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应急通信系统,蓝牙技术,超宽带通信技术。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010-62281489办公地点:明光楼706室

方勇

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周正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联系人:周正)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谢远生

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周正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489(联系人:周正)办公地点:明光楼706

孙文生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硕士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应用。

联系电话:62055665办公地点:明光楼708Email:swsmail@163.com

李绍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北邮大学科技园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职博士,目前从事DSP、ARM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以及软件无线电、多媒体处理的应用技术研究,该研究中心集产学研一体,侧重技术研究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科研及工作实习环境,中心已经毕业的学生中80%以上就职于移动通信的外企和国内知名厂商,具有良好的工作就业前景。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通信。

联系电话:62282161EMAIL:lshsh@vip.sina.com

陈萍

女,高工,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1551办公地点:教2-330

周利清

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1983年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3年7月到1985年2月在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5年3月到1991年5月在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从事有关\数字信号处理‖和―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91年6月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工作,从事数字信号处理和智能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基金项目等,作为负责人先后完成了三项校级项目。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是数字信号处理,智能技术应用等,非常熟悉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应用。是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著作5部,译著1部。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

联系电话:62282270办公地点:明光楼707

刘泽民

教授,198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并在北京邮电学院建立博士点,这是当届该专业被审批的全国唯一的博士点和唯一的博士生导师。他曾在网络理论和滤波器、多维数字滤波与智能、仿生技术以及智能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突出成绩,曾获得国家、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多项奖励。主持过国家―863‖、国家教委、国家基金委、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多

项项目。近两三年来研究课题内容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解决现代通信中有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至目前已取得不少成绩和进展。他是北京市优秀教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和现兼任国家教委科技委电子学与通信学科组成员、中国电子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电子与信息学报编委、中国电子学和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路与系统学会委员以及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只招博士生)

联系电话:62282698

田辉

女,副教授,博士。1992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现是北京市通信学会会员,IEEE会员,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S)联网电子收费工作组专家组员。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3G/Beyond3G媒体接入控制技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随机接入/调度/跨层设计;自组织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多跳网络/Mesh网络/传感器网络/多跳蜂窝/未来智能家庭、智能办公网络等。先后承担或参与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并主要参加了国家863重大项目―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技术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出版教材、专著5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62282107—206tianhui@bupt.edu.cn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顾畹仪

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WDM光传送网、智能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论著有:―光纤通信系统‖、―全光通信网‖,―光传送网‖、―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等。承担并圆满完成过十多项国家863、自然基金、攻关项目和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曾六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编写的教材曾获原邮电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优秀教材奖,还二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信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是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北京通信与信息协会光通信专业组主任,通信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和中兴通信技术杂志编辑。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

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3383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

张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张杰同志长期从事高速光纤通信和宽带光网络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或参加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已申报国家专利16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40余篇,现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重大专项光网络分项任务专家,1999年获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获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二等奖。目前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联系电话:62281173-602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710室电子邮件:lgr24@bupt.edu.cn

叶培大

教授,中科院资深院士、IEEELifeFellow、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我国著名的微波与光纤通信专家,曾任国务院信息办专家组组长、ICCC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IEEE北京分会主席等。在长期科研中,独立或指导学生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重大科研奖、七五攻关一等奖、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世界通信年全国优秀论文奖、中国通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IEEE新千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数十项奖项。硕士研究方向:光通信网络与宽带接入系统。

联系电话:62282205(联系人:张民)办公地点:教3楼7层 Email:pdye@bupt.edu.cn,mzhang@bupt.edu.cn

张民

副教授,博士。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学会会员,IEEEPhotonicTechnologiesLetters和OpticalEngineering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先进光通信系统与网络、融合型宽带接入网等技术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10部。硕士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与宽带接入系统。

联系电话:62282205办公地点:教三楼7层Email:mzhang@bupt.edu.cn

刘元安

教授,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导师。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电磁兼容和测量、信息发射泄漏和信息安全。是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学部委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第九组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无线与移动通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硕士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电磁兼容。

联系电话:62282612办公地点:明光楼9层

纪越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九·五‖和―十·五‖连续三届国家863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通信线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高教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十五‖国家863计划/O-TIME计划负责人等;多次担任APOC、ICCT、ICII、COIN等国际学术会议委员和分组主席。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光波技术与宽带信息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北京市、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光分插复用设备‖、―光突发/分组交换系统‖、―IP/WDM传输适配系统‖、―多媒体业务传输与控制系统‖、―智

能光网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先进的研究成果。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10余部著作与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各类国家/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励、人才基金和荣誉称号30余项。如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批准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五次荣获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CAI奖,五次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二次),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北京市精品教材和部级优秀教材奖等。

目前的研究课题重要,发展方向明确,研究环境良好,注重人才培养。硕士研究方向:光互联网、宽带通信网。

联系电话:62282127

陆月明

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等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

目前研究方向为:光互联网、宽带通信网。

电话:010-62282153EMAIL:ymlu@bupt.edu.cn

陈雪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光网络尤其是宽带接入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并圆满完成过十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部重点项目,同时也与电信企业合作进行应用创新课题的研发。荣获3次部级科技进步奖、一次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硕士研究方向:宽带接入、网络融合。

联系电话:62282074Email:xuechen@bupt.edu.cn办公地点:教三楼727室

施社平

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网络技术。

联系方式:Email:shi.sheping@zte.com.cn;联系电话:62282074(联系人:陈雪)

张永军

副教授,博士。1994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下一代光网络及宽带接入技术的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二、三奖各一次。发表英文专著一部和论文多篇。目前研究方向:下一代光网络,宽带网络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邮导师联系方式在线全文阅读。

北邮导师联系方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99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