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题:比身高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后面补“0”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4.61+1.37= 4.88-2.64= 学生计算,交流算法。
师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开始加或减起。
2、师揭题:看来这部分内容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要迎接一些更难的挑战。(板书课题:比身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从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1)鹿妈妈高多少米?
(2)小黑高多少米? (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2、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 (1)师:要求鹿妈妈高多少米,应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师板书:2.4+1.7。
(2)师引导:这是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都是小数,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师适时指导。
生1:2.4里有24个0.1,1.7里有17个0.1,24个0.1加17个0.1是41个0.1,也就是4.1,所以2.4+1.7=4.1。
生2:(展示自己在正方形纸上的涂色)通过在正方形纸上涂色可得出:2.4+1.7=4.1。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并提问: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次强调: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师板书列式计算,追问:从哪个数字算起?十分位上的4加7等于11,应该怎么办?当学生说出向前一位进1时,继续追问:为什么向前进1?
引导学生理解:十分位上的4加7就是4个0.1加7个0.1等于11个0.1,也就是1个1和1个0.1。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 (1)师:要求小黑多少米,应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师板书:2.4-0.8。
(2)师引导: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师重点指导减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列式计算,追问:从哪个数字算起?4减8不够减怎么办?当学生说出向前一位借1当10来计算时,再追问:为什么向前一位借1要当作10来计算?借了1后个位变成了几?
引导学生理解:1个1等于10个0.1,所以个位借给十分位1后,十分位就变成了10+4=14,减去8得6。借了1后个位上得“2”变成了“1”,减去0得1,
即2.4-0.8=1.6。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4、小数点后面补“0”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3。 (1)师:要求鹿 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应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师板书:6-2.4。
(2)师提问:这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是整数,减数是小数,应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把6也变成小数。
师追问:如何变成小数?(如果生觉得很困难,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来说。)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师归纳: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6可以写成6.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6-2.4的结果,并汇报交流,总结正确写法。教师板书: 6 - 2.4 = 3.6(米) 6.0 -2.4
3.6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教学教材第14页“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1):笑笑这次的体重是在上次体重的基础上多了3.62千克,用加法计算,列式是:29.5+3.62。
解决问题(2):淘气这次体重比上次重了2.65千克,也就是说,上次的体重比这次轻了2.65千克,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8-2.6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强调:将38看成是38.00进行计算。
解决问题(3):求机灵狗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就把机灵狗这次的体重减去上次的体重,列式是:10.5-8.79。
学生用竖式计算,师再次强调:将10.5看成是10.50,再和8.79相减。 3、想一想,下面的题错在哪里?
2. 2 5 1 3. 6 8 + 7. 3 - 5 -6. 2 4
2. 9 8 1 3. 1 2. 2 4 (1)让学生在小组内容交流错误的地方。 (2)汇报运用正确的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正确计算方法:
2. 2 5 1 3. 6 8. 0 0 +7. 3 - 5 -6. 2 4
9. 5 5 8. 6 1. 7 6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题:歌手大赛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提问: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
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位选手表现得更好一些?
指名学生说一说,汇报如下:
生1:9号选手表现更好,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5号选手的高。
生2:不对,5号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比9号选手的高,所以5号选手表现得更好。
(对于“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的意思,如学生不理解,教师可简要介绍“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
2、师揭题:通常人们将两项得分加起来判断谁的成绩好一些,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哪位选手表现的好一些。(板书课题:歌手大赛) 二、自主学习,探究算法
1、师引导估算:请同学们估一估5号选手和9号选手的总分大约各是多少?谁的总分高?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她们的专业得分都是8分多,综合素质得分都不到1分,所以总分大约是9分。要经过计算才能比出高低。
2、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算一算,看看同学们估计的对不对?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进行全班交流。
生1:已知5号选手的总分是9.43分,因此要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和5号选手的总分进行比较。9号选手的总分是:8.65+0.40=9.05(分),9.43-9.05=0.38(分),5号选手的总分高,比9号选手高0.38分。
生2: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比9号选手低8.65-8.55=0.10(分);5号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比9号选手高0.88-0.40=0.48(分);所以5号选手的总分比9号选手高0.48-0.10=0.38(分)。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列式,再引出列综合算式,即9.43-(8.65+0.40)。 师质疑:为什么要有小括号?(因为要先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 师引导学生试着一步步计算出这样的加减混合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9.43 - (8.65 + 0.40) = 9.43 - 9.05 = 0.38(分)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版北师大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独家原创】(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