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 课 程 学 习 总 览
(生物、物理、化学)
2012年8月
(说明:为实现对初中课程总体了解,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整理、统筹后标准化编排,为学校整合学科资源组织教学,同时为家长和学生合理安排初中学习提供参考)
一、总体情况
初中课程总共有13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课程,总课时占约44%;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六个课程占了28%,体育、音乐、美术合计占12%,实践活动课占16%。除生物、地理在初一、初二学习、物理在初二、初三学习,化学在初三学习外,其他课程初一到初三都开设。
二、语文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目标
(四)、教学建议
(五)、评价建议
二、数学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目标
(四)、教学建议
(五)、评价建议
三、英语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目标
(四)、教学建议
(五)、评价建议
四、生物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著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顿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阿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志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旌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1)、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链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及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话志度。
2、主要课程目标
(1)、课程包括的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敖;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2)、各一级主题课程目标
1)、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落选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辨,
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统。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物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
3)、生物与环境
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志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生物周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在生志系统中扮揎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课程学习总览(生物、物理、化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