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梳理(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我国最早颁布的学制:壬寅学制 我国最早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 六三三制:壬戌学制

二、问答题

7

1、终身教育的理解

2、现代教育制度的类型

(1)纵向划分:双轨制 前苏联 (2)横向划分:单轨制 美国 (3)二者之间:分支制 中国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高等教育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业型教师的过程。 加里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的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二、问答题

1、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 新教师入学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3、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业形象: (1)职业角色:学习者和学者 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2)职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 4、学生的本质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5、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6、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提前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3)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7、师生关系的意义

(1)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8

(3)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8、师生关系的类型

(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对学生的态度(罗森塔尔效应)、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10、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1、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六章 课 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2、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

3、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用书。

4、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

5、校本课程: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和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6、终结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完成后进行的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7、形成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还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和各个过程的评价。斯克里温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二、问答题

1、现有的几种课程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 杜 威 (2)学科中心课程论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 (4)存在主义课程论 奈勒

(5)后现代课程论:丰富性 循环性 关联性 参照性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9

3、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1)综合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2)核心课程的优点和缺点(核心课程是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的) 4、形象课程改革的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5、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趋势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学论的起源: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

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育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二、问答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最新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梳理(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梳理(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xue/15868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