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选 二、简答 三、辨析 四、论述 五、材料分析
把握课程整体框架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灵魂。
一、教学观
1、课程观: 新教材的五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 相联系;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 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
析: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 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 有机组成部分。
2、学生观: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的地位:现代学生观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 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 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 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 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赏识原则。 万能原则。 (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对于教师的要求:多看优点,多赞美;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 多期待; 爱护学生,讲民主。 “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如
1
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 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 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3、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分开,学习者,传道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 最明显 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的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 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4、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应该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此外,请注意:只要涉及到上课,就要考虑老师备课方面的理论,备教材,备 学生,备教法。 5、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促进课程不蹲发展的评价体系)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主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充分了解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四、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2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重点)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接。 4、启发性原则(重点)
要求:强调目的;抓住重难点;设置问题,启发思维;培养良好思维方法。 要求:目的性学习;抓关键;设置问题情境;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重点) 五、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疏导原则(案例经常考到,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9、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六、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秩序主要是为了实现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 管理和自我发展
3
七、其他相关教育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重点考点,要延伸到别的教育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阐述我们如何对待学生,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2.教师关心关 爱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爱。 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 维果茨基,启示:教师应该采取方法引 ( 导学生发展到另一个新的水平,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学习动机理论)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且 要重视个性发展。 的理论基础。
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知识观: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教师 应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思维。 学习观: 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的 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加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 袋进教室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思想和认知判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 学生的发展。 ) 8、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具体分析案例呈现的背景材料 如 果发生在学校 就是强调学校教育 发生在家庭中则是强盗家庭教育,发生在学 校外边则是强调 社会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进行新课改理论改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最新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梳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