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网络课堂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
即时诊断和评价,也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3、网络课堂便于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4、网络课堂促进学习主动性
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策略上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网络课堂整合信息技术工具性
传统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主要停留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等层面。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望机兴叹”,甚至增加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而网络课堂环境下,电脑、网络、投影等工具成为学生认知的常规工具。信息技术和读、写、算一样,成为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不
必专门学习,就可在不经意中熟悉信息技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
二、网络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
我们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注重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吸收他人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实践,试图建构合理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网络探究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主要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如角色扮演),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构建信息体系。一项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心程度、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教师预先设计好WebQuest (网络探究)学案,上课时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索。什么是WebQuest呢?其创使人伯尼道奇认为“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所接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来自因特网”。WebQuest由六个基本模块组成: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反思。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探究中,目的是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WebQuest为真实问题的探究提供了脚手架,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
通过指定的的网络资源,回答预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2、师生互动式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学生机房安装网络教室软件(如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可以在课堂上方便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也可以请某个学生进行网络示范,或者是转播某个学生的屏幕。当然,还可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举手、电子抢答来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遥控辅导,或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对学生屏幕进行监视。
教学活动中,除了用到网络教室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或通过QQ或MSN进行即时通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如雅虎电邮;还可申请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软的MSN、朗玛公司的UC。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申请收费的QQ。
3、协作学习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利用WebQuest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工程师、科学家、教师等),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必须加强协作。如果某一人(如工程师)没能完成任务,就意味着这个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另一种常见的协作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的BBS或在线讨论交流观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这种模式即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一般课堂上的讨论往往由网络教室软件提供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如果只是少数学生(如:两三个)之间的协作,还可以通过互发网络短消息来完成。 4、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使用最广泛。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后再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任务,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计算机硬件的最新资料,包括一些最新产品的图片。最后让学生根据网络资料和报价,自已组装一台计算机。 在网络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很容易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能很好地发挥好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的作用,过去的“满堂灌”一下子就不存在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分层辅导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