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6】 [2013·安徽文综,39(1)]“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第一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倍增目标的提出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其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体现,其理论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理论依据:(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48
三、从选项中获取与解读有效信息
政治选择题由材料、设问指向、选项三部分构成,要求根据三者的一致性来进行选择。所以,除解读设问指向与材料外,还需要解读选项信息,从选项信息中分析各选项是否与设问、材料保持一致。具体来说,要根据选项本身的正误、选项本身的指向性、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选项的取舍,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保留观点正确的选项(反向选择题则相反);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保留符合题意的选项;通过选项对比,确定最佳选项。
1. 判断选项本身正确与否
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时,可以直接先看选项,快速排除本身观点(说法)错误的选项,这对提高速度和准确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选项本身正确与否,主要通过其中的关键词来确定。观点错误的选项主要有以下体现:过分肯定或否定某一问题,如一定、必然等;偷换概念,如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等;偷换主体,如政府、企业和个人混用;关系颠倒,决定作用与反作用颠倒等。以上体现,我们可借鉴用来分析各个选项,从而对正确选项作出判断。其次,部分选项信息比较复杂,如由两句或几个词组成,要仔细分析每一句话或每一个词。一句正确、一句错误的情况经常存在,一词正确、一词错误的现象也时有出现。
【典型例题7】 [2013·广东文综,30]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
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
思路点拨:题干中卢梭的话强调了公民对法律认同的重要性,B正确且切题;A错,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律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C错,忽视了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阶级性;D与题意不符。
答案:B
2. 判断选项与题意是否符合
选项与题意不符合的有以下两种情形:(1)选项涉及的主体与材料中主体不符合。分析选项主体,看其与题干中的材料主体或设问主体要求是否一致。(2)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或无关。分析选项主体,看其与题干中的材料主旨与设问指向是否一致,特别是强调两个因素关系时,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典型例题8】 [2013·山东文综,17]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灾程度给予农民补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 ( )
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9
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思路点拨:考查商业保险的作用。A“确保”说法绝对化,排除;B、C与购买保险无关;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故选D。
答案:D
3. 综合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
如果在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排除与题意不一致的选项后,我们还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时,就需要分析比较各个选项,从中找出最合题意的选项。如哪个选项是根本性原因或措施,哪个选项是非根本性原因或措施;哪个选项符合材料的整体指向,哪个选项符合材料中某一具体指向等。
【典型例题9】 [2013·福建泉州质量检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根本途径是( )
A. 深化改革,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 C. 加大财政税收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思路点拨:生产决定分配,因此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符合题意;A、B、C对实现收入倍增计划都有影响,但不是根本途径,应排除。
答案:D
0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一)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
1. 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也有考生应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个题所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的原理搬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5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