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一样的。(×)
分析 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文化传统落脚在传统,是指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中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
60.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分析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61. 各种新生的文化现象都是文化创新的结果。 (×)
分析 文化创新是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适应现实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产品。某些新生的文化现象,如电脑算命,实质上是愚昧落后的旧文化在当今的新的表现形式,它不是文化创新的结果。
62. 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之和,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分析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但它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因此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华文化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通过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
6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分析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
(2)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64. 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
分析 (1)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8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分析 民族精神与外来文化并不矛盾,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6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分析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67. 大众文化都应得到提倡。 (×)
分析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要强调两方面:一是文化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二是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而不能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并不是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都应得到提倡。
68. 流行文化是经典文化。 (×)
分析 流行文化不一定是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经典文化可以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
69. 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 (×)
分析 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有糟粕。
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我们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
71.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
分析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2)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条件,还是传播革命理想、道德和纪律观念的文化形式和手段。
(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文化建设
19
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还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2. 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
分析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哪一个更重要。题目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行为上是有害的,两个修养都应该提高。
73. 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也就相应提高了。(×)
分析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但它不是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充分条件。
04 生活与哲学
规避失分点,得高分不再难
74. 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分析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75.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5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