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消费有时决定生产。(×)
分析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反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12.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平等的。 (×)
分析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法律上地位平等;但在所有制结构、基本经济制度中地位又不平等。
13. 企业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
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保持适度规模,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节约运营成本,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过大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经营管理困难,适应市场能力降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4. 解决就业问题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 (×)
分析 劳动者有自主择业权,但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15. 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所以,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是无条件的,一旦权益受损害,劳动者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权。 (×)
分析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劳动者维权必须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
16. 股票可以转让,可以退还,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分析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一种有价证券,可以转让,但不可以退还。股票是股东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有使用价值,但股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能够进行买卖,是因为它能够给购买者带来经济利益和各种权益。
17. 我国居民投资方式多种多样,完全可以选择到“百分之百”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分析 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不存在“百分之百”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13
18. 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
分析 兼顾公平是指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19.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违背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
分析 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步富裕。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20.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
分析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还是有利,关键要看财政、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如果银行信贷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财政、信贷能够实现综合平衡,财政赤字就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危害。
2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 二者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但有区别: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
22. 宏观调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
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宏观调控。
23.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主要依靠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4. 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25. 宏观调控应主要靠行政手段。 (×)
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2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经济增长。(×)
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立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7. 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14
分析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使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28.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
分析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02 政治生活
规避失分点,得高分不再难
29. 权力与权利是一回事。 (×)
分析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对应方是服从,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对应方是义务;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利为公民所享有;权力不能转让,不能放弃,而权利有的可以转让和放弃。
30. 民主选举的权利就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分析 民主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其范围广泛,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村(居)委会的选举等。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3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2.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政权组织。 (×)
分析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城市社区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33. 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依靠舆论监督。 (×)
分析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成为监督政府权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5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