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做——完善学生品行
前面的“辩”与“变”,主要是针对教材的教学目标达成而设计。实际上一个人良好品行的养成不光是凭几堂思品课就能一蹴而就的。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开辟新的教学内容,别样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再行动起来,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决定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使思品教育真正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一、引入生活场景 ——在体验中领悟
体验领悟的延伸设计,就是利用学习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教师适当引导使其发挥主动精神,直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1、应时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随机抓住学生身边的道德教育活材料,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判断,付诸行动。有些时候学生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就有必要提点一下。有一次午间我走进教室,忽然心血来潮发现好几处于不太合乎情理的现象,便提议学生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发现好几处。“都快晌午了,教室里还亮着灯!”、“饮水机旁的一滩潮湿。”……开始讨论公共设施也要节约,保护。即而我又由此引申到了环保的话题,如“同学们饮水用的都是一次性的纸杯子。”“我们的零食都是穿着五颜六色的外衣”……这时窗外又飘来了那煎鱼般的气味(是学校边上的一家饲料加工厂的杰作)“空气污染!”同学们的体验由教室转向了校外、村子里,一发不可收了。由此还做了一些提示生活中普遍该做起来的环保小诗,如“随手关灯——光明就会在身边;节约用水——心海才不会干涸;……种一棵小树——造就一方绿色……”很快,教室里的纸杯子少了,长明灯的概率小了,同学们还自发提倡废电池的合理回收,家里督促家长菜篮子买菜,还成立了进化溪源头护卫小队等,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行动屡见不鲜。
2、限时体验。教师在课后界定一个时段,布置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环境,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例如在学习了《家乡巨变》后,我组织学生按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分组合作,就自己村子近几年的发展作个调查,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让学生对家乡变化有实实在在的体验,也让学生对这一变化来之不易有了一些真真切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用画画、语言描述等形式勾画一下变化了的家乡。一个星期后的活动成果展示课上,同学们的一幅幅精彩的作品新鲜出炉,“房子长高了,马路通到了村口,巨人般的铁塔矗立山头……茅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公厕,装上了路灯,建起了公园、亭子,还有漂亮的健身器……”。同学们在介绍作品时时流露出对家乡改变的自豪,也增强了自觉学习的使命感。后来这些作品被摆在了学校的宣传窗里。
二、 反思自己行为——在梳理中养德
古人曰“吾日三省。” 就是要在生活中坚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能得过且过。要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明确意识,形成信念;要在一丝一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因时、因地、因人指导学生参与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一种定时性反思自己行为的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再一次延伸和深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辩、变、做-让咱们的思想品德课更精彩(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