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是思品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都将在社会中进行实践,也就是把思品课的明理,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导行,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再来提高理论认识,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把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应用中探究与实际的差距,又要在实践中探究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可谓一弹双石。
(四)合作交流,进行探究学习
生生合作交流与师生交流研讨是在课堂教学中自身心灵与外界环境的全部交流,它使学生之间已有知识、思想、情感、行为的“互通有已”、“智慧共享”收到互联网的效果,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已有成功中体验到快乐,从而对知识问题产生兴趣,进一步加深探究,发现不足,自我完善,自我矫正。
1、生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学习
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但所体现的应该是学生的群体智慧。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如四人小组讨论,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开展辩论等等。这种“茶馆式”、“对垒式”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互相探讨,互相纠正,互相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辩解,以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如在教《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一文,学生在明确了“为什么要帮助在困难的人”这一道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该怎么帮助有困难的人?”展开讨论、交流。各合作小组成员就会联系实际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想法和体会。比如:当同学学习上有困难时,主动帮助他解决;当邻居出现麻烦时,尽力帮助;当贫困山区的孩子失学,灾区人民面临各种困难时,捐款、捐物,献爱心;在车上给老人、残疾人让位等等。当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后,就会发现不足之处,并互相给对方补充,提要求,共勉励,同时自己也就会深入思考,辨解其正误,进行自我对照,从对照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面。
2、师生交流研讨,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探究学习
师生交流不仅是指知识、答案的交换,更多的是指情感意识的交流、研讨,对学生付出的学习努力给予真诚鼓励,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研讨氛围,使学生对已有知识产生疑问,继而深入探讨,而探讨中与自我作比较,自我完善、矫正。如教学《做集体的主人》一课中,有一个辨析题“学校举行合唱比赛,丁明是班级的合唱队员,可他出了‘水痘’,但他认为自己是集体的主人,还是赶来参加”。大部份同学会认为丁明会把传染病传给其他同学,是对他人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是错误的,而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为集体荣誉带病排练难道是错的吗?”的质问,此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给学生以鼓励,同时与他们一起交谈、探讨。适时的做好“摆渡人”的角色,适度地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的关键,通过师生交流、探讨、争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自己作出合理的评判:“丁明的想法不全面,是好心变坏事的典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运用道德知识来指导道德行为,达到反省的效果,让学生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探究性学习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