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科技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我国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1996-200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分别为9%、4.6%、4.3%,3.8%和2.0%,呈逐渐下降之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
市场风险的存在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需求弹性小。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有的甚至会减少。这样,就与日益扩大的农产品生产总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二是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结构的调节,是根据现行的生产价格而不是未来的生产价格进行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所以生产无法迅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往往使农民深深地陷入“一哄而上,一上就多,一多就下”的泥潭之中。三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强。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的生产经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强,错过季节,损失就难以避免。受生产特性的影响,农产品进入市场一般都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并且大多属于鲜活产品,一旦流通受阻,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即将遭遇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大家庭”,我国的农业市场风险更加严重。尽管入世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空间,但也有可能使我们的市场舞台变小。当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所有市场风险,集中在一起,就是农产品竞争力低。
农产品竞争力是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并能够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这可以从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需求程度等多方面表现出来,并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组织程度等。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看出我国农业面临着如下市场风险:
(1)小生产不适应大市场。我国农业是以家庭为基础进行经营的,现行体制和经营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分散的农户不具备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是以分散的“千家万户”去迎战WTO,同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抗争。二是信息不灵。信息是市场农业的眼睛,而许多处于闭塞状态下的农民,只能充当市场的盲从者,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2)数量农业不适应买方市场。农产品买方市场要求粗放经营让位于集约经营、数量农业让位于质量农业。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质量得不到快速提高,是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的市场风险。从粮食品种、品质和质量来说,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结构是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原料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这种粮食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消费需求。中国大陆大米在香港大米市场上的占有率,1977年为52%,1987年降为35%,1997年降为27%。原因就是我们的大米品质差,而且包装、加工跟不上。我国农畜产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也是质量问题。
(3)种植业产品高成本缺乏竞争力。稀缺的耕地、落后的农业装备水平和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造成了我国大部分粮食的生产成本节节攀高,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中国农科院调查(凌耀初,2000),1997-1998年,中国小麦每公斤成本(不包括土地成本,下同)为1.22元(人民币),美国为1.16元(包括土地成本,下同),加拿大为0.47元(包括土地成本);中国的玉米每公斤为0.88元,美国为0.88元;中国的大豆为1.83元,美国为1.76元;中国的油菜籽2.61元,加拿大为0.90元。我国种植业产品如果考虑土地的成本,每公斤的生产成本还将高出30%。另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除大米、大豆与国际市场较接近外,小麦、玉米、棉花等分别比国际市场高出75%、63%和12%。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发展高科技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3)在线全文阅读。
发展高科技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