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带来了整体商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产品供大于求、通货紧缩、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收入减少、失业等直接影响购买力,同时还会导致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负面预期,从而进一步改变消费者偏好和当期购买决策。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开始寻找新市场或新方法来刺激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社区商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主要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主,突出特点是便利性、地域性,具有相对稳定的需求水平,不失为我国商业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新途径。
认识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指以居住区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和满足居民生活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是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小区商业、街坊商业的总称(2007年,上海市《社区商业设置规范》)。
在这一定义中,明确指出社区商业具有三方面特性:首先是地域性,社区商业以居住区为载体,主要为本地区居民服务,不具广域性和辐射性;其次是目的性,社区商业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最后是多样性,社区商业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多种功能于一体,汇多种业态于一身。一般来说,成功的社区商业模式主要有社区底商、社区商业街、社区购物中心等,经营过程突出特色且呈现集约化。社区商业在服务对象、功能设置、业态业种组合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与城市型商业具有明显不同,其消费需求相对于其他商业更稳定、更持久。
按照居民需求程度的不同,社区商业设施可以分为必备型业种业态,即基础性配套设施,例如,菜市场、大众餐饮、大众理发、大众沐浴、维修、废品回收等,以及选择型业种业态,即发展性配套设施,通常包括咖啡屋、酒吧,健身房、专卖店、休闲娱乐等。
社区商业的发展明显受到经济环境、人口增长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等宏观要素以及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微观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直接决定了社区商业的功能定位、布局形式、业种业态组合等方面。
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收入减少、失业增加,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买能力,同时经济萧条促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产生负面预期:收入会继续减少而失业将继续增加。这种悲观和恐慌情绪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偏好,消费者调整自身的消费行为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例如,一些大件商品的购置计划被搁置、外出就餐和休闲娱乐次数减少、价格更加敏感、信息搜索倾向增加等。虽然宏观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商业发展,但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消费者需求的某些特殊变化,正符合社区商业的特殊性,成为社区商业发展的新契机。
1.产品偏好转变
节约主义盛行。消费者将减少奢侈品消费,而必需品消费并不会减少,某些必需品的消费甚至会上升。
失业、减薪导致危机感蔓延,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将直接促使他们调整生活方式,每个消费者都在精打细算,寻找省钱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将减少购买时装、洋酒和杂志等方面的花费,除了有形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以外,同时还会减少在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支出。我们知道,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缺乏价格弹性,需求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调整了产品选择策略,一些必需品替代了奢侈品,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
必需品的稳定性需求为社区商业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会,社区商业的产品品类规划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不必做出重大调整。相对于其他商业业态,社区商业发展在经济危机时期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2.品牌偏好转变
“国货热”兴起。消费者将降低所选品牌档次,表现为从外国品牌转变为国产品牌或从高档品牌转变为普通品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在经济危机中的社区商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