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对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技术经过不断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在基本能做到标准化、微量化、自动化和系列化,提高了对细菌病原体诊断的敏感性,同时缩短了测定时间,也减少了误差。此外,许多病原体的快速检测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支原体等,为病人病情诊断提供便利。
4.3.5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的检测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细胞形态学、生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及遗传血液学、血流变学。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以凝血常规测定替代了凝血时间,不再使用以往落后的出、凝血时间测定方法,此外,血小板、内皮细胞、抗凝、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分子标志物的广泛应用,利于出血及血栓栓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4.3.6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它促进了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不断发展与改进的同时,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它与免疫反应结合后,形成了免疫PCR技术,既有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又有PCR技术的高灵敏度,是现在最敏感的检测方法,避免了PCR技术只能用于检测DNA或RNA的弊端,适合所有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是免疫分析方法的一项进步,目前已广泛用于如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疗效评估、法医学、肿瘤研究、基因治疗和产前诊断等。
5发展趋势
5.1实验室标准化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实验室标准化是必须的,一个是在管理方面越来越标准、规范,另一个是检验结果越来越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严格按照检验体系认可的准则及要求,可以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5.2实验室质量控制
任何化验项目的检测,质量控制都是实验室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实验室的检测仪器不同,仪器、试剂生产厂家不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等许多因素都会使检验结果不能一模一样,为了尽量减少误差,给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比较准确、统一的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尤为重要[2]。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标本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后的质量评估3个主要过程的质控[3]。这3个环节中,任何1个都是重中之重,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每个实验室都要建立各自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在可知范围内,保证结果的可信度。
5.3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
实验室大规模自动化仪器的使用,是未来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与机器二者结合使得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信息化,使得各个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建立起室与室之间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检验质量的准确化,使检验结果更可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5.4实验室人员的专业化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问世,只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检测,因此高学历的专业人员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之,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专业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把握机遇,树立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曦,金家责,王跌.我国检验医学专业现状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72-2073.
[2]朱东.浅析检验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J].医学信息,2010,4(7):1071-1079.
[3]高明魏.加强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检验质量[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05-10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检验医学的发展和趋势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