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产业运作循环
基于按需研发环的调研分析,解决产品研发的各环节需求,特别是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需求,然后按照产业运作循环(外环)进行运作。
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产品,在食品原料环节进行原料收集,包括种、养殖、作物收割、屠宰、检疫等步骤。②供应给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通过技术、工艺、设备和包装方面的创新和改良,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养健康食品。③产品出厂,送往仓库进行储存,在仓储环节应根据不同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对仓储空间进行区隔,并配合不同要求的温度、湿度、避光等仓储条件,保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鸟兽鼠蚁等外部污染,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④按订单发货,进入物流环节,也应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来升级物流装备和设施,通过良好的物流环境控制来保质保鲜,并采用适合的搬运和码垛技术减少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损害。⑤进入营销推广环节,根据消费者需求,遵循法律法规,进行适合的产品功能宣称,进行市场培育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通过营销推广方式进行消费者教育,改变并提升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认知,从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培养其消费习惯,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等改进产品。⑥再根据消费者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实现按需研发环和产业运作环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
4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建议
基于上述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和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该地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在于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而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在京从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较多,“科研和市场两头在内,生产制造中间在外”的结构初现[3],也将成为一种必然。所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应包括按需研发内环各环节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以及产业运作外环的营销推广和消费者研究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服务环节。而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和物流等环节,可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与天津、河北等地协同进行[4]。具体规划如下。
4.1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生产基地向天津、河北转移
河北省内环京津,辖11个地级市,面积18.85万km2,具备承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北京周边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210家,目前已整合40个平台和载体(涵盖65个开发区),做好了承接北京食品營养健康相关企业转移的准备[5]。北京市政府应积极支持相关产业向京外区域转移,努力推动产业向天津、河北扩展。
4.2在河北建立北京食品营养健康原料基地
河北是农业大省,食品生产原材料充足,价格相对低廉。2015年,河北粮食产量为33363.81万t,油料151.54万t,肉类产量462.45万t,奶类产量473.14万t,
见表1[6]。北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营养健康食品生产企业可向原料生产基地迁移,实现原料供给、加工生产及产品销售一体化。
4.3开拓河北食品营养健康消费市场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6],河北户籍人口6700万,常住人口7280万,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有较好的信誉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可以扩大产能,布局更大的消费市场。
4.4培养天津、河北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人力资源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向津冀转移,可以吸纳当地的劳动者,推动所在地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机会。
4.5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向天津、河北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轉化
北京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京津冀一体化可以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藩篱,使北京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更多的机会,大力推进营养健康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把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转让给河北、天津的同行,促进京津冀食品工业共同发展。
4.6在天津搭建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国际化物流体系
借助天津海陆空交通便利和港口优势,以及开发区、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东疆保税港区等自由贸易区优势,打造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国际化物流体系,满足运输、转运,以及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等一系列国内外贸易与合作需求,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物资保障,也为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国际化市场开拓提供支持。
作者:于明璐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内涵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