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考核模式进行改革
学校在制定考核模式时,学生成绩的组成是两个部分:学生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这个模式中存在两个弊端,其一,平时成绩除非表现特别差,一般都是优良;其二,期末试卷试题过于简单达不到考核的目的。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就导致考核的公平性、检测性无法体验出来。因此本课堂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一次期末考试决定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考查模式,改变为动态的考核模式,考核从这门课程起始就开始,贯穿到这门课程考完试,进行全程考核。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要提高到40%~50%,但是考核的方式要多样化,考核成绩要量化,具体化,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其中平时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平时课堂的上课签到情况,大概占到平时成绩的30%,不来上课3次取消该学生的平时成绩;第二,平时的课堂作业质量,关于地沟油安全问题的相关论述,对于解决瘦肉精问题的相关论点,以及经过该作业所表现出的该同学的学习能力等进行评分,大概占平时成绩的20%;第三,学生一学期的课堂表现,包括上课参与度,问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相关资料的展示,关于某论点的辩论情况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他们自身在演讲方面的能力训练。这部分占平时成绩的30%;第四,课堂小测试,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随堂小测试,比如:“早餐怎么吃才营养,它所要补充的营养要素包含什么”,“对于不吃早餐的现象你怎么看”等问题结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这部分占到平时成绩的20%。降低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大概在50%~60%。对于试卷的试题一定要紧贴生活与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了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能考出学生的水平。通过这样的考核模式能进一步加强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结束语
为了达到提高福建经贸学校广大在校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这门课程教授的理念。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精编教材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成绩考核标准,从而提高这门课程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慧蕓.食品营养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月刊,2015,(2).
[2]李宇,孙钟雷.公共选修课程《营养与健康》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9).
[3]王少康,孙桂菊,王灿楠,等.在非医学专业开设营养与健康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
[4]胡晖,胡晓玲.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作者简介:章志军,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经贸学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教学改革与探索(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