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对儿童骨折、成人易于手法复位的骨折依然是简便有效的理想选项,这在内固定技术的发源及盛行的国家亦是如此[6-7]。对不同意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更能体现出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其对多数四肢骨折病种的不稳定性骨折仍具应用及替代价值,多数患者同样可以获得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效果。尤其是有些拟行手术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前的常规辅助检查发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使得手术时机超长延迟且难以确定,不宜消极等待手术时机,也应酌情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替代策略。显然,我们不能缺乏非手术疗法处理复杂骨折的经验及技巧。只有坚持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条腿走路”[11],才能通过实践掌握内、外固定两大类技术,因为我们不应是医学知识碎片化单纯的“内固定医生”[12]。我国西医骨科学会虽然自纠取消了违背医学规律的“内固定学组”之名称,但遏制医学知识碎片化仍需提高认识、长期努力。
5骨折治疗的相关思考
我国骨科客观上存在着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趋势是学术界长期关切的热点,似乎形成了“手术派”和“非手术派”,这容易助长医学知识碎片化[12],不利于骨折的合理治疗[6]。我们必须具备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套本领,才能切实体验不同疗法的优缺点,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条件、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等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相应措施。骨折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是初步目的,两者不可主次颠倒。功能恢复比影像学显示的解剖复位骨愈合图征更现实。如闭合性指骨骨折虽然通过手术内固定获得解剖复位骨愈合,但多数患者并发了指间关节僵硬,反而不如非手术治疗所获得的轻度畸形愈合,且功能无明显障碍。由于手术治疗的本身缺陷亦可影响功能恢复,对有些骨折一味追求解剖复位,为影像图征而手术,其结果将是“中看不中用”丢失功能。非手术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小,功能恢复永远是硬道理,这正是骨折的功能复位能够从古传承至今的价值所在。当今微创手术已不强求解剖复位而趋于功能复位[13-14],其复位理念的反省体现着功能复位不可低估的价值回归。骨折治疗必须敬畏医学的客观规律,充分考量患肢功能预后的得与失,恪守临床规范慎重出牌。
6结语
医学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而理论的正确性需要实践检验。笔者认为《外科学》第5~8版的骨折治疗原则是成熟的[2-5],行之有效的应用理论应当被坚持并不断充实。事实上,《外科学》第9版的各相关骨折病种章节,依然坚持了成熟的骨折治疗原则及功能复位标准,依然保留了手法复位不成功才具手术指征的条款及策略[15-16],并没有接受其同版教材中所修订的骨折治疗原则之相悖观点[1],表明对功能复位的认识存在明显差距。教材是面向医学生的,在原则问题上同版教材应当发出协调的声音,而非各自为政。如何保持骨折总论与各骨折病种章节之间的相互照应、统筹协调[8],如何注意功能复位标准与切开复位指征这两个核心规则之间的衔接与有机整合[12],值得我们思考及学术争鸣[17]。我们确实需要把骨折治疗原则的理论工作做好,使之贴切国内临床实际,担当起表率作用,有利于科学、规范引导临床行为。
第2篇:临床医学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模式探索
肖体君,袁华曦,朱雪峰(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成人继续教育是改变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学历过低、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一个主要途径。通过分析成教本科教学对象的特点及应用型基层医生应掌握的外科技能,总结临床医学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及有效的师生交流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较好地提高了临床医学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层实用型人才;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的稳步推行,现有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在学历层次和技能应用能力上已经出现难以完全胜任的现象。成人继续教育是改变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学历过低、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一个主要途径。外科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成人教育中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外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掌握临床“三基”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规范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外科基本功,本文开展了以培养满足基层实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究。
1医学成教本科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对邵阳学院成教临床本科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医学成教本科的学生80%以上来自乡镇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卫生从业人员。他们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工作经历,参加成教本科再教育主要是因为目前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以及学历层次不能满足他们当前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不能胜任国家分级诊疗模式的基层卫生机构从业要求,所以,他们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但大部分的学员在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完成本单位在职的基本工作任务,因此,不能像全日制本科学生那样,进行全面系统的脱产学习。
2应用型基层医生应掌握的外科技能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广大病人的首诊医院,尽管外科主要以Ⅰ、Ⅱ类手术为主,而且开展手术的机会相对较少[1]。但作为基层医院的首诊医师,必须掌握外科的诊断技能,能够根据病人的病症正确诊断外科疾病并准确判断病情,才能确保危重患者及时送往上级医院治疗,防止误诊、误治、延治。同时应该具备基本的止血、包扎、缝合、换药等常规外科操作技能,以便在门诊开展一些外科小手术、小操作。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外科急救技术如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脏骤停、骨折和离断肢体等的现场急救处理及转运技术。对于外科疾病的转出指征、术后康复及治疗常规,也必须熟练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双向转诊患者治疗的延续性。因此,要更好地满足和方便基层患者就诊,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需要培养满足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外科学教学治疗原则模式探索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