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做客中国中医药报社“北沙滩讲坛”的演讲谈到“一个民族要真正走向现代化,必须根植于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楼先生认为“中医的根本精神跟中国的文化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最充分、最全面地实践了中国文化的理念,中医能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认同,重塑国人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复兴有赖于中医的复兴。”
第3篇: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并非中医学独有
白福瑞,郑勇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800)
【摘要】整体观、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色,文章通过对比中西医诊疗模式,提出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并非中医学独有,西医学在诊疗疾病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文章指出中西医体系实质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中西医学进一步结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整体观;辨证论治
一般认为,中国医学源自哲学[1],现代医学则发端于自然科学,中西医能不能有机结合,中西医怎样才能结合一直是医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尽管如此,现代中医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成果越来越广泛,已不再只靠“望、闻、问、切”“中药、针灸、火罐”等诊治手段去认识和治疗疾病,中西医如何结合,中医如何依靠、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为我所用,是中医学能否再焕发青春和永葆活力的关键。
整体观、辨证论治被视为中医的两大特色[2-3],不少观点认为这是中医学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的特征[4-6]。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5],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并非中医学特有,现代医学同样处处渗透着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医诊疗模式并非泾渭分明,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同时又互相联系与渗透,从宏观上去阐明中西医诊疗模式的内在联系对于探索中西医结合方式有重要帮助。
1整体观并非中医学专利
1.1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体现整体观
现代医学抗菌药物的应用除了考虑抗菌谱、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以外,还需要注意宿主的身体健康、免疫状况。换言之,就算抗菌谱能覆盖,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规范应用,但往往因为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6]。患者身体情况良好时,抗菌效果往往较好,若患者身体状况欠佳,预后往往不理想。因为抗菌药物也需要依赖宿主的免疫状况起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药物治疗的整体观。
1.2降糖药物的使用离不开整体观
患者血糖升高,可以选择不同的降糖药物,但是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情况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或者心功能不全,选择口服降血糖药物时就要注意,因为降糖药物大多数通过肝肾代谢,不注意患者整体情况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肝功能不全应选用格列喹酮,肾功能不全不宜选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目标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所差别,如《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的专家共识(2013版)》里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为:预期生存期>10年、较轻并发症及伴发疾病,有一定低血糖风险,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物或以胰岛素治疗为主的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HbA1c<7.5%;预期生存期>5年、中等程度并发症及伴发疾病,有低血糖风险,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物或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为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8.0%;而预期生存期<5年、并发症较多较重,低血糖风险较大,血糖控制目标则为HbA1c<8.5%[7]。
1.3医学操作与手术也需要整体观
一些医学操作与绝大部分手术,除了需要考虑适应证与禁忌证,还需要考虑各个脏器功能的情况,综合评价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如出现心、肝、肾、肺等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则需要谨慎评估风险与获益,这就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整体性。如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如患者有严重贫血,需经输注红细胞等治疗后,待血红蛋白上升才能进行胃肠镜检查;再如很多有开放性切口的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除外),如果患者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明显升高,则必须等相关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现代医学的诊疗绝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现代医学也要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亦需要讲究辨“证”论治。当然,“证”的判定与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得出的疾病信息不同,现代医学的辨“证”论治主要依据解剖、病理生理、组织病理、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情况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与分类,然后根据分类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2.1根据症状、体征而辨“证”论治
如同为高血压病,中医固然可以辨证分期论治[8],但现代医学亦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高低、症状、体征等来判断病情轻重缓急,如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损害应诊断为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子痫。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有别于一般高血压,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如果可耐受这样的血压水平,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的24~48h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9]。一般高血压的治疗重点应该是使血压平稳、持续达标,从而预防并发症。
2.2根据辅助检查而辨“证”论治
糖尿病的分型也体现了“辨证论治”原则。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需要应用外源性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可根据患者的血糖特点选用不同的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10]。所以,患者诊断糖尿病后,要根据患者的C肽、胰岛素释放曲线来判断患者的胰腺功能,如果胰腺功能未明显下降,则可以应用口服药控制血糖,如胰腺功能下降明显,需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这时,胰岛素将是治疗糖尿病的正确选择。
同样,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在时间窗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溶栓治疗,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不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如治疗前没有分清“证”而盲目选择药物治疗,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关于中医学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