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做好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预防控制做一综述,探索农村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为今后更好地控制艾滋病在农村的传播流行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艾滋病 农村 流行 预防控制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疫情经历了输入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和广泛流行期,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广大农村地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1-4]。艾滋病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并造成个人、社会及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村地区是艾滋病防控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开展农村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是目前我国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的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预防控制做一综述,探索农村的艾滋病防控策略,为今后开展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近年来,全国报告的艾滋病疫情人数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不均衡,高发区主要在西南和新疆,流行地区由南向北、自西向东不断扩大[2]。全国艾滋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报告现存活15岁以上的57.1万HIV/AIDS病例中,传播途径为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既往采供血的感染者,现住址在农村的构成比分别占60.2%、59.6%、75.6%和80.9%[3]。2004—2016年全国报告HIV/AIDS病例约31.9万,职业为农民的占48.1%,构成比居首位[4]。各省市监测或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或职业为农民的HIV/AIDS病例构成比例较大。如2000—2013年广东省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4 9038例,职业以无业和农民为主,分别占23.1%和19.2%[5]。广西艾滋病监测显示,2010—2017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共计8 5182例,14个地级市和115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疫情以农村为主,职业为农民的占68.4%,农民构成比呈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61.7%逐年增至2017年的70.7%[6]。四川省自1991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疫情以来,截至2017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43 998例,职业为农民的占60.0%[7]。2004—2015年新疆报告HIV/AIDS病例累计14 696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农民为主,分别占37.7%和26.0%[8]。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的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需要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村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2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程度相对较低,加上农村人口频繁流动、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观念逐渐开放、艾滋病高危行为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加快了艾滋病在农村的传播与流行。

  2.1 农村人口的频繁流动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其中流动外出农民工1.7亿人。单纯的人口流动与艾滋病流行并没有因果关系,而一旦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因素相结合,便可能导致艾滋病快速传播[9]。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农村流动人口存在一定比例的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和多个性伙伴等高危性行为,且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10-11]。邱红恒等[12]对2006—2017年发表的49篇流动人口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出我国流动人口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8.3%,但近1年商业性行为的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28.9%,HIV感染率为1.4‰。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打工谋生,过节或农忙时回到农村,频繁奔波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可能将艾滋病从城市带回农村,并传播给留守在农村的配偶,增加了农村艾滋病流行的风险。

  2.2 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交流相对闭塞,居民文化程度普遍相对低等原因,使得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相对低。陈蕾等[13]调查宁夏城市及农村居民4 512人发现,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8.0%,城市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覃志国等[14]在广西百色市12个县抽取108村调查5 326人,得出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8%。《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需达到85%以上,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已成为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

  2.3 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

  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低档暗娼人群HIV感染率高,且反复辗转频繁流动于乡镇集市或城乡接合部,提供商业性行为服务,低廉的收费增加了农村居民嫖娼的频次,加剧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董微等[15]调查广西、云南、湖南3省6市县的1 520名低档暗娼,得出低档暗娼的HIV阳性率为6.6%,梅毒阳性率为11.8%,而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57.1%。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缺乏及预防HIV感染风险意识不足,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多项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外及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这可能导致HIV感染并可能传播给配偶[16-17]。

  2.4 艾滋病歧视的存在

  缺乏对艾滋病的客观认识,农村的艾滋病歧视问题已不容忽视。黄冬瑞等[18]调查发现,未开展农村艾滋病面对面宣传前,53.7%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跟HIV/AIDS病例交往。杨先碧等[19]在凉山州5个县区开展调查发现,居民的艾滋病总歧视率为57.1%。艾滋病歧视对防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阻力,歧视阻碍了部分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不愿或不敢接受HIV检测,也阻碍了HIV/AIDS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救助关怀[20-21],不能及时被发现以及确证未及时有效治疗的HIV/AIDS病例继续发生高危行为,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李怡等[22]分析了2010—2015年的嫖客调查数据发现,既往做过HIV检测者仅占12.4%。

  3 农村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在艾滋病疫苗研发尚未成功之前,宣传教育、行为干预、艾滋病检测及治疗是农村艾滋病预防控制的主要策略。针对农村艾滋病的流行因素,可通过加强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防控意识,改变或减少高危性行为,扩大HIV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并治疗HIV/AIDS病例等手段控制艾滋病在农村传播流行,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3.1 宣传教育,注重预防

  通过宣传教育,力求农村居民掌握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减少歧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可通过粉刷墙体标语、发放宣传小册子、电视广播、文艺汇演等宣传手段开展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政府建立艾滋病防治的长效机制,招募并培训农村威望高、沟通能力强的村干部、村医等作为宣传骨干,成立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进村入户,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农村流动外出人员及留守人员的防艾宣传,提升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孙长喜等[23]研究发现,通过“电视、互联网+”、培训计划生育骨干等方式开展农村艾滋病教育,村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对艾滋病的态度逐年得到改善。接触范围广且处于性活跃期的农村流动人口精神空虚,且存在生理需求的农村老年人口感染艾滋病风险高,应作为宣传重点,加强性知识及性道德法治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24]。苏欣等[25]研究发现,通过强化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在毒品危害严重的边境农村地区,需大力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宣传毒品和艾滋病危害,教育村民远离毒品,减少艾滋病的侵袭[26-2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1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