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TEE与PICCO监测的研究进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  要: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较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PICCO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常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比两种监测手段的操作性能、监测指标、并发症及费用等,展示TEE的优越性与安全性,思考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体现,为临床工作者的临床决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TEE 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较高,血流动力学能否及时纠正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出现,技术医学时代应运而生[1]。目前认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应该是简单、安全、快捷、准确且无并发症的,但临床目前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有一定不足和缺陷。本文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PICCO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2]。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临床上将血流动力学监测分为无创、有创两大类。前者包括经胸生物阻抗技术、多参数监测呼吸频率(RR)、袖带血压(NI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超声监测等。近年来,随着多种监测功能的组合,无创监测广泛用于临床,因其对人体不构成新的创伤,且可较准确地反映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费用低,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的盲目性[3]。但是由于监测技术上的局限性,无创监测所获得的监测值与真实值间误差较大,存在灵敏度不高等情况[4],此外监测的指标有限,尤其对特殊的血流状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大而迅速的危重症患者不适宜进行监测[5]。

而后者则包括中心静脉压(CVP)、PICCO技术、直接动脉压(IBP)、Vigileo技术、Swan-Ganz导管、TEE、动脉血气分析等。与无创相比,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出现较晚,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可准确而迅速地反应,为临床提供较高价值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诊疗过程,对临床决策的决定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但是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增加并发症,且治疗费用较高,不适宜临床长期监测。

PICCO监测

20世纪末德国的PULSION公司发明了PICCO,是经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和肺热稀释技术结合的一种技术,对于单次心输出量的测量多采用热稀释方法,心输出量的计算应用的是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的面积[6-7]。

经肺热稀释法和连续心输出量的测定较复杂,需将一根深静脉导管和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放置在上腔静脉,由上腔深静脉导管注射冰盐水,随着血液循环,到PICCO动脉导管端接收,获得热稀释曲线后,得到单次心输出量,然后通过该动脉端对动脉压力波形进行连续监测,此时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通过监测仪自动分析得出,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而脉波轮廓心排量法原理则以心排血量与主动脉压力曲线的数值为依据测定心输出量,即VS=AS/Z[VS为每搏出量(mL),Z为系统血管阻力,AS为主动脉压力波收缩面积(mm Hg,1 mm Hg=0.133 k Pa),临床上为了防止多阻力的影响,如压力、心率、年龄等,须对Z值进行矫正。即用跨肺热稀释法测定3次心输出量之后求其平均值再来校准PCCO,得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输出量、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等,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与心输出量的关系,达到连续监测每次心脏搏动的心输出量指数、动脉压(AP)、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系数(SVV)、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的目的。

有研究显示,PICCO与肺动脉导管相比较创伤较小,操作简单,能在床旁进行危重症患者的血管外肺水进行量化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助于促进围手术医学、危重病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对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但该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PICCO需要通过热稀释法进行校准,在连续监测发生变化时校准更为重要,但多长时间校准1次,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在连续监测发生变化时校准更为重要,尤其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血管内容量变化引起动脉波形改变时,重新校准意义重大且非常必要[8]。此外,PICCO监测需要同时放置大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无法避免感染、气胸、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9]。

TEE监测

随着食管超声技术的问世和广泛应用,TEE成为一种可以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量的非侵入性床旁监测器[10]。在距门齿30~45 cm处,经口将一带有多普勒和M型超声探头的导管插入食管,操作者根据显示屏上的主动脉壁、血流波形,并将多普勒探头上下旋转,调整位置直至获得满意信号质量,然后测量CI、主动脉直径、降主动脉血流、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及外周血管阻力等,通过分析通过降主动脉单位时间内的血流,得到时间-血流速度曲线,按照心率用Bazett,S方程对胸主动脉的时间(FT)进行校正,校正后获得的数值为校正血流时间(FTC)。Frank-Starling定律表明:心肌开始收缩前的肌纤维长度决定了心肌收缩力的强弱,心肌收缩力正常情况下与前负荷呈正比。临床测定FTC能及时反映左心室心肌的收缩功能,正常值为350~400 ms,心肌粗细肌丝在此范围内的相互交叉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得到心肌纤维长度和心肌收缩力稳定性[11]。

在过去30年里,TEE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13],其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价显示出较好的效果,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能够从心脏后方近距离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克服和避免了胸壁和肺气等因素的干扰,尤其其可为心脏外科围术期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14-15]。近年来,随着各种以TEE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TEE在评价心血管疾病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定性和定量方面的精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16]。然而,TEE也存在一定缺陷,可存在咽部黏膜出血、食管黏膜损伤、心律失常等[17]。

TEE与PICCO比较

TEE与PICCO同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研究显示,TEE具有以下优点:(1)TEE无需置管到上腔中心静脉与股动脉,减轻了置管对人体的损伤,克服了PICCO置管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并发症;(2)TEE测量方法简便,只需要有超声设备,有超声经验的医生及合适的患者体位即可,从开启设备到获得满意的血流频谱图形,需要5~7 min,而PICCO对操作者的医疗技术要求高,同时需要其他人员(如护士)配合,从放置动静脉导管开始,到注射冰盐水后得到相应参数,约需要60 min[18];(3)TEE直接反映心室前负荷情况,反应灵敏,干扰因素少,可重复性强,而PICCO易受血管活性药物和容量状态的影响,需不断进行校准,且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不适用于需长期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18];(4)TE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无须额外耗材,仅需要超声设备1台,监测费用约300元/次,而PICCO监测除需要PICCO监测仪外,仍需要压力传感器、动静脉导管等额外耗材,监测费用约2 900元/次,患者治疗费用高[19-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TEE与PICCO监测的研究进展在线全文阅读。

TEE与PICCO监测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0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