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立评测机制,考察实训效果
为了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十分必要[8]。我们采用了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包括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总结,涵盖了实验的全部环节,从中发现学生对该次实验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并形成最终的评测报告,该评测报告也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药物电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提供基本的素材。
六结语
以实验课程为依托,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重要途径。“药物电分析化学实验”给药学本科生搭建了一个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这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举措[9]。为全面落实国家“大创”实施意见,我们以《药物分析》课程为载体,将《电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引入“大创”课题。为突出创新这一要义,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的电分析化学实验之后,适度挖掘学科前沿性研究课题,做到学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大创”项目的初衷在于强化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以及实践性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将部分科研成果介绍给本科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经过三年的尝试,从实验平台的构建、实验项目的设计,到实验的实施,电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实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融合。从基础入门到科研提升,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创”实验训练体系。从课程教学角度而言,利用绿色环保、资源节约的实验技术解决药品质量控制的教学实际问题,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药学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Vogt,F.G.,Kord,A.S.Development of quality-by-design analytical method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100(3):797-812.
[3]Kimmel,D.W.,LeBlanc,G.,Meschievitz,M.E.,et al.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J].Analytical Chemistry,2012,84(2):685-707.
[4]赖瑢,戴宗,罗学军,等.电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伏安法实验为例[J].大学化学,2016,31(1):7-10.
[5]Wang,J.Analytical Electrochemistry[M].John Wiley&Sons,Inc.,2006.
[6]邵元华,等译.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何洁,吴昊.PBL教学法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施及成效[J].药学教育,2018,34(4):50-53.
[8]王静,王海君,陈颂,等.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8,34(3):28-31.
[9]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2):61-63.
[10]马卫兴.关于碘试液应用于药物分析的教学讨论[J].教育现代化,2018,5(1):229-23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电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