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确定参照面 以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作为进钉的另一重要参照面,确定为经过跟骨关节面最下外点和跟骨结节外侧部下外点连线的跟骨外侧面的垂面(图1、2)。
1.2.4 测量 由a、b两点在跟骨外侧壁向载距突的A、B两点间连线,aA和bB两条直线就是螺丝钉连接跟骨外侧壁和载距突的理想位置(图1、2)。
①分别测量a、b两点和A、B两点到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间的垂线距离(a′、b′、A′、B′为其相应点的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的投影),即aa′、bb′、AA′、BB′的距离;②测量载距突的A、B两点到跟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AA″、BB″的距离(A″、B″是A、B两点在跟骨外侧面的垂直投影);③测量A、B点分别到a、b两点间的距离。即测量aA线、bB线的距离。其最长距离就是跟骨外侧壁到载距突内缘的最大距离;④测量a、b两点到跟骨中关节面外侧缘距离,也就是通过外侧面相应区域到载距突的最短距离aa″、 bb″;⑤测量载距突的长、宽、高,以距下中关节面的最大长为长度,以其关节面中部宽为宽度,以关节面中点到载距突下骨面的距离为其厚度。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钢板钉孔的位置确定打入一枚或两枚螺丝钉。
图1 进钉点与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的关系
A、B为载距突中轴线3等分点;a、b为跟骨外侧面对应3等分点;a′、b′、A′、B′为其相应点的跟骨外侧面垂直平面投影;α1是aA线与跟骨外侧面垂直平面所成角;α2是bB线与跟骨外侧面垂直平面所成角
图2 进钉点与跟骨外侧面的关系
A、B两点为载距突中轴线3等分点;a、b为跟骨外侧面对应3等分点;β1是aA线与跟骨外侧壁所成角;β2是bB线与跟骨外侧壁所成角
1.2.5 计算 应用公式sinβ1= AA″/Aa 计算出β1的角度,该角度就是aA线与外侧壁所成角度。同样应用公式sinβ2= BB″/Bb也可以计算出bB线与外侧壁所成的角度β2。应用公式sinα1=( AA′- aa′)/Aa 计算出α1的角度,该角度就是aA线与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所成的角度。同样应用公式 sinα2= (BB′- bb′)/Bb可以计算出bB线与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所成的角度α2。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s表示,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通过三臂形跟骨钢板的上臂以理想的进钉点和角度可以钻入直径4.0 mm全螺纹钛钉两枚。其aA平均长度是41.84 mm,进钉方向与跟骨外侧面平均呈69.41°、与跟骨外侧面底面的垂面平均呈22.67°;bB平均长度是42.28 mm,进钉方向与跟骨外侧面平均呈68.45°、与跟骨外侧面底面的垂面平均呈20.79°;跟骨外侧壁到载距突外侧缘的最短距离是(28.99±2.55)mm。 取30例防腐处理的足部标本,不分性别和左右,根据实验测得数据即在a点与跟骨外侧面呈69°,与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呈22°;在b点与跟骨外侧面呈68°,与跟骨外侧面底面垂直平面呈20°;分别钻入直径3.5 mm的钢针,测量钢针在载距突的位置。a点和b点进钉的跟骨外侧面角度与跟骨外侧面垂面间角度及进钉理想位置两点间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t=0.61~0.89,P>0.05);男女性别间a、b点进针的外侧角、外侧面垂面角、长度差异无显著性(t=0.58~1.93,P>0.05)。见表1、2。 表1 理想进钉点角度和长度测量表2 不同性别间数据的比较
30足60枚钢针有2枚钻出跟骨后关节面,正确率是97.67%。无钻入载距突下面的情况出现。
3 讨 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跟骨载距突与其外侧壁关系的测量(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