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麻疹;母婴;病例报告
1.1 一般资料
5例婴儿均为男婴,年龄最大7个月,最小26 d。母亲均与婴儿密切接触。其中4例为母亲先于婴儿发病,1例晚于婴儿发病。5例婴儿未接种麻疹疫苗,3例母亲有麻疹疫苗接种史,2例母亲免疫接种情况不详。5例母亲均未患过麻疹。其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5例母婴的一般资料(略)
1.2 临床表现
本组5例中有呼吸道卡他症状4例;发热5例,出疹期体温38~40 ℃,持续5~7 d;口腔有麻疹黏膜斑5例,持续时间2~5 d;皮疹5例,初期为玫瑰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后皮疹融合成片,后期呈色素沉着糠皮样脱屑;咳嗽5例,轻咳3例,重咳2例;腹泻5例,均较轻;青紫、昏睡1例。并发肺炎2例,喉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炎1例。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白细胞(3.77~7.70)×109/L。肝功能异常1例。5例母婴病例均于出疹期取血清标本检测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均为阳性。肺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纹理增粗。
2 讨论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1]。在麻疹疫苗接种以前,大多数病例在儿童期发病,8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接受来自母体的抗体而获得保护,成人也多因在儿童期因感染获得持久免疫力而很少发病。但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增加,部分儿童漏种麻疹疫苗以及免疫失败等原因又导致麻疹的发病率回升,病人的年龄分布和临床特点也发生了变化[2]。婴儿麻疹和成人麻疹病人有增多趋势。本组病例中婴儿最小年龄为26 d,母亲患病年龄在25~39岁之间。
人麻疹病毒疫苗应用至今已有40余年。接种麻疹疫苗的女性血液中的麻疹抗体滴度远低于麻疹疫苗问世前自然感染的抗体滴度。本组病例中,母亲均未患过麻疹,3例母亲有麻疹疫苗接种史,2例母亲免疫接种情况不详。5例婴儿未接种麻疹疫苗。因而母亲发病的原因是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而对麻疹易感;小婴儿麻疹增多的原因可能是母亲体内麻疹抗体水平较低,婴儿从母体获得的麻疹抗体滴度低,消失早,对麻疹的易感性增高。患麻疹母亲与婴儿密切接触而传染婴儿。LINDA等[3]通过检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发现,大多数婴儿到6月龄时母传抗体已经达不到保护水平,8月龄时已基本消失。我国也有同样的报道,母亲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所获得的麻疹抗体传给胎儿后,随婴儿月龄递增而母传抗体下降要比母亲自然感染获得胎传抗体要快。据LENNON等[4]报道,母亲产生的麻疹抗体,通过胎盘被浓缩,转移给婴儿的麻疹抗体水平随婴儿的生长而下降,其半衰期约48 d,婴儿抗体水平及存在与否,与母亲抗体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已接种过人麻疹病毒疫苗的母亲所生婴儿95%在生后8个月对麻疹易感。因此,为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应重视对育龄期妇女麻疹的预防。1989年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提出:4~6岁儿童进幼儿园或小学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人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是否有必要调整免疫策略,对高危人群、育龄妇女适时进行强化免疫,提前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时间,以减少婴儿麻疹的发病率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志伟,张兴录,张建,等. 我国麻疹流行现况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1998,4:14?18.
[2]孙正纤,刘彦平,董青伟,等. 312例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7,14(1):64?65.
[3]LINDA W L, RAYMONY G, HENRY F. Measles virus specific antibody in infant in a highly vaccinated society[J]. J Med Virol, 1991, 33:199?20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母婴同患麻疹5例分析在线全文阅读。